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八比四十湘江血战
TUhjnbcbe - 2023/4/8 21:48:00

年10月30日的夜晚,红军长征来到了湘江边上与前来堵截的国民*军发生了激烈会战,国民*动用飞机对地面发起猛烈进攻,端着步枪的红军艰难抵抗,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在这里英勇的牺牲了,鲜血染红了这泊江水,以至于湘江战役之后住在此地的老百姓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食湘江雨,十年不饮湘江水,那么在这段惨烈的历史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年10月,由于国民*第五次围剿失败,将红军四面合围,使红军在中央苏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中央红军不得不被迫秘密撤离中央苏区,开始了后来所说的长征,在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由李德、博古、周恩来组成的“最高三人团”掌权,*治、军事分别由博古和李德做主,周恩来负责具体的组织和实行。

年10月*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率领红军主力五个军团以及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编成了两个纵队开始了向湘西的战略转移,红军沿湘粤边境西行,在11月下旬抵达湖南、广西的湘桂边境,当时中央红军的计划是要突破北上进入湘西与贺龙、肖克所在的红二、红六军团汇合期望在湘鄂川黔边区集中实力建立新的和更广阔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此时中央红军已经到达湘桂边境,要想完成这样的战略计划就必须渡过湘江,这是由于湘江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湘江自西向东从广西境内向湖南境内流淌,它正好横跨在广西和湖南的边境上是红军北上进入湘西的必经之路,而此时屡次围剿的蒋介石在他绞尽脑汁部署下一个围剿计划的时候,也盯上了这条湘江。

将介石在年11月12日,开始格外精心的要布置自己的第四道防线,湘江!此时蒋介石随手可以调动的兵力,湖南有地方军阀何键的湘军,在广西有地方军阀白崇喜的桂军,在广东有地方军阀陈济棠的粤军,再加上由他亲自指挥的中央军,红军正在进入湘粤桂和中央军四股力量可以相向合力的区域以内,蒋介石迅速委任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何键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制定了消灭中央红军的五路追剿计划,企图把中央红军合围在去往湘江的路上,使红军没有后路可退,为了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他还有第二步,令薛岳率中央军三个师令加惠济一个支队机动纵队,协同吴奇伟部在湘桂公路线上机动阻击红军北进,此外令白崇禧率桂军的两个军列陈于桂北红军前方做正面堵截,最后令陈济棠率粤系的两个军列阵于湘粤边境的红军后侧防止红军回头。

将介石前前后后一共调集了八路大军使五路计划演变成铁三角口袋阵,蒋介石在湘江设置为第四道封锁线,他想利用宽阔的湘江做天然的屏障调集湘、桂、粤军以及中央军近四十万兵力参加这个庞大的追剿计划以阻止红军前进。

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总*治部在广东禾塘村紧急发布了《野战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抢渡湘江的*治命令》,敌强我弱,形势严峻,当晚17点野战军司令部发布了向全州等区域进发紧急抢渡湘江的军事命令。当时的毛泽东在名义上担任中央*治局委员,但事实上因为反对李德、博古的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已经被排挤出了决策圈,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由于李德、博古的错误领导未能打破国民*军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走到了湘江。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一直是用李德设计的甬道式阵形行军的,何为甬道式就像一把椅子,坐在这把椅子上的是中央纵队,另外在这把椅子的左前、右前、左侧、右侧、后面分别是红军的五个主力军团,这五个主力军团就像是保护着这把椅子,抬着中央纵队向前行军,这是典型的逃跑式阵形,当时毛泽东就认为很不妥,曾戏称它为叫花子搬家,而彭德怀更干脆直接叫它为抬棺材走路,这个阵形缺点在哪呢?在战术上严重缺乏灵活性,虽然走在甬道中间的中央纵队因为被四面保护不会遭到攻击,但是对于守在周围的五个主力团来讲他们必须守住自己所在的位置,为了保证中间通道的通畅无阻,他们唯一的作战任务就是占领阵地,誓死不退,如果两边退了,退一步通道就窄一步,这样的部署红军只有坚守、挨打,这种阵形在中国战争中,都很难找出类似的情况,毛泽东当时就向李德提出了坚决的反对意见,但是李德仍然一意孤行,于是红军八点六万人就这么走向了敌军四十万人的口袋阵。

中央命令下达头一个接到作战命令的就是林彪,林彪接到命令感觉到形势的危急,他研究后发现要想冲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必须要找一个突破口,临危不乱的他发现了全州,他速命令红一军团侦察科长的刘忠率领便衣侦察队作为先遣部队迅速赶往全州城探路,时任红一军团侦察科长刘忠带领先遣队到湘江渡口探路,发现全州尚是一座空城,城内仅有桂军一个民团,惊慌失措,战斗力很弱,根本没发现一支国民*的正规部队,他惊喜地向林彪汇报了这个好消息,那为什么全州城没有守军呢?

蒋介石当初为封锁湘江特别设置了一扇严守的大门,他以全州以东的黄沙河为中轴,右边半扇门由担任追剿军总司令的地方军阀何键率领湘军把守,左边半扇门由广西的地方军阀白崇禧把守,由何键和白崇禧组成的湘江大门看似严密,其实它是一扇虚掩的大门尔已,雄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与蒋介石一向貌合神离,桂系军阀白崇禧就是其中的一位,桂系军阀有一个原则是防蒋重于防共,与蒋介石打了多年交道的白崇禧这个时候多留了一个心眼儿,他在调动大军时还出动空军,名义上是侦察红军的踪迹,实则侦察蒋介石中央军的行动,果然空中侦察报告蒋军主力在红军后方停止不前,特意与红军保持两日行程,白崇禧的脑袋里顶着各种问号,白崇禧一直怀疑蒋介石想借追击红军之机,南下深入桂境,白崇禧摸透了蒋介石的心思于是他立即改变了对红军的策略,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白崇禧计划让开正面,直击尾部,促其早日离开桂境,他决定只跟红军的后尾部队接触一下做做样子,送红军出境。

截止到11月22日,他已经命令三个关口的警戒部队全部撤退,并且连夜将工事全部挖掉,全州县正是因此只剩下民团防守,基本上完全开放了,白崇禧这一闪身,闪出了近两百里的湘江防线,他所负责的那半扇门,这让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湘江防线出现了空隙,然而战局并没有向红军有利的方向发展,11月27日,全州城被湘军战领,追剿军第一纵队司令刘建绪在27日下午五点向其部属下达了战斗命令,由于走在后面的中央纵队和主力军团没能顺利赶到,所以中央红军没能抓住这个可以顺利渡江的机会,红军本来可以避免一场血战,却在最后还是晚了一步,自古以来,兵贵神速!可是红军为何迟迟走不到湘江呢,当时的红军队伍正被辎重物资所托累,由于行军缓慢直接导致中央纵队最早也要到12月1日才能赶到湘江边的渡口,而就是因为11月28日到11月30日这三天的耽搁酿成了中国军史上最惨烈的湘江战役,这三天从方来的电报上面全部标明火急或是十万火急,而后方的回答则总是中央纵队向湘江前进或是中央纵队正在接近湘江,本来距湘江一百公里的路程一天就可以到达中央纵队却足足走了四天,就是因为这些红军沉重的行李错失了桂军撤防留下的机会,错过了渡江的最佳时间。

11月27日,就在湘军布防的刘建绪部进占全州的同一天,错失全州的林彪反应很快,迅速率领红一军团二师占领了湘江另一个重要渡口,界首!随红一军团二师一起到达界首的还有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四师,此时彭德怀正在潇水一带抗敌,林彪立即指挥四师在湘江南岸构筑防御阵地,这一指挥十分关键,三军团四师在南岸背水布防后有效防止桂敌侧击,使界首渡口牢牢控制在我军之手,恶战在即最终先动手的却不是冲在最前面的红一军团和迎面扑上来的刘建绪部,而是抽身闪出甬道的白崇禧的桂军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

11月28日,敌人犹如一层层的急浪,狂卷过来枪炮齐鸣,喊杀阵阵,红五师沉着应战,以密集火力封锁公路,大量杀伤敌人,但敌众我寡,红军腹背受敌,损失也很大,前沿阵地有的山头一个排打的只剩一个人,第一道防御工事被桂军摧毁,红五师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11月29日拂晓战斗继续开始,桂军突然派出六架飞机低空轰炸,继而大炮轰击,敌人火力更猛、更强,红五师已被逼到了绝境,为坚守山头开始和桂军展开白刃战,伤亡惨重,战前三千九百多人最后下火线的战士加上伤兵大约只剩下一千人,包括红五师师参谋长胡震和十五团团长白志文都是在这场战斗中壮烈牺牲的。一直守到了30日下午,红五师才接到了赶往湘江支援的命令,最后他们赶到了湘江渡口界首与大军汇合,才得以过江。

新玗阻击战是由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对抗白崇禧的桂军,这是湘江战役的第一战,在新玗阻击战的同一时间林彪正指挥着红军的另一主力,红一军团在新玗的东边名叫脚山铺的阻击战场与湘军会战,林彪把军团部设在了距脚山铺战场不远的山头上,指挥所用木板临时搭建而成,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战场,这场阻击战同样是惊心动魄。

11月30日拂晓,战斗全线打响,作为湘军前沿总指挥的李觉,是追剿总司令何键的女婿,有老丈人的提携自然不敢怠慢,他率领的湘军十六师和四个补充团,作战态度格外强硬,湘军武器装备拥有绝对优势,李觉指挥湘军三面夹击,二师五团防守的尖锋岭轮番冲锋,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人夜攻势仍然不停,红一军团一师当天就在尖锋岭失守,二师主力只得退守黄帝岭与强攻不守的湘军拼杀得惊天动地,阵地前后到处都是红军指战员的遗体,红一军团被逼的节节败退,这是红一军团从未经历过的最残酷的战斗,林彪也为眼前的战局深感震惊。当天晚上湘军就突破了脚山铺的第一道防线,林彪只得下令部队往后撤在白沙河一带构筑第二道防线,林彪知道退即意味着过江通道变窄,不退面对强大敌军,只有死路一条。

年12月1日中午,界首渡口的中央纵队开始在漫天的战火中混乱而匆忙地渡江,下午中央纵队全部渡江。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余人剧减到三万余人,有五万将士倒在了湘江战役的血泊中,但湘江战役使红军成功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也使中国共产*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红军的历史即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八比四十湘江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