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全州两河新富洞的自然风貌美丽如画
TUhjnbcbe - 2023/4/8 10:22:00
治白癜风银川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69451.html

全州两河新富洞的自然风貌美丽如画....

一、自然风貌

新富洞,包括安之边、竹家,都属于全州县两河镇新富村民委员会,距两河镇8公里,东与灌阳县新圩乡接壤,西与全州县石塘镇相邻,两山夹一垌,新富江沿着北面的山脉流过。地理坐标是,北纬°41-25O°42,东经°O05-°O06之间。新富洞村海拔高度为米,村南最高山阿之山海拔高度为米,绝对高度米。新富洞村域面积约为公顷,村庄占地面积约为12公顷。

新富洞俯拍全景

在阿之山与两翼的虎形山和背山岭对面是炭山岭,新富江从村北炭山岭山脚下流过,在两对青山之间是新富江冲积平原,有多亩。从田垌中间流过的灌溉渠,祖祖辈辈都叫它堰沟。阿之山下有一座五爷庵遗址,五爷庵遗址旁边有一个村庄叫安子边村。在安子边右前方田垌里面,处灌溉渠堰沟和新富江之间的村庄就是新富洞村;在虎形山东面一里处田垌边是竹家村。安子边和竹家是从新富洞迁移出来的自然村,三个自然村同姓同宗。本村落格局坐西朝东,处于两边山岭之间新富江冲积平原地带。主要山岭有安子边后面的阿之山和东北向的狮子山。阿之山与狮子山为喀斯特地貌;其他山岭有喀斯特地貌,也有土石混合结构的地貌。主要河流是新富江。新富江古名深浦源水,是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灌阳县海洋山系的宝盖山东,源地高程米。从灌阳县新圩西岭入全州两河境,在两河镇内河段长17.3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3.4立方米,枯水流量每秒0.4立方米,河床坡降2.9%。主要支流流溪源,流经上刘家、下刘家、新富洞、上宅至两河注入灌江。

年修订的小坪《廖氏族谱》

人文概况新富洞(包括安子边和竹家)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是人,户,汉族,主要姓氏为廖。其中安子边75户人,竹家30户人,讲湘语。

历史变迁湖南道州小坪村于年修订的《廖氏族谱》记载:我始祖图公,字国用,行十六,尝历考生虔州,即今太原府人也。父爽,有三子。人而公处长,豪气益壮,帮人起敬。五代时马殷霸湖南,见其才兼文武,或曰廖者兴国之谶,宜加礼聘焉,遂制授道州刺史。未几,再判永州。后殷之子希范嗣位,命为开天,策上将军。复召学士,预十八名之列。公爵至朝议五峰先生,其子三人,行第十者以承事脱选授零陵秋曹,后于宋间游宦全台,寓居深甫罗白村。深甫罗白村村名于清朝时已演变为深甫洞,民国时又演变为新富洞。目前村里还保存有年修订的《廖氏族谱》。该《谱》记载:在新富洞屯西半里之近亭一桥一湘桂通衢廖氏先人太守公国器曾卜居于此,旧名江西堰,今废址无存。如今新富洞还有江西堰这个地名。湖南道州小坪村于年修订的《廖氏族谱》和湘源廖氏于年修订的《廖氏族谱》都记载了新富洞是迁徙到周边地区的廖氏发源地。

年修订的湘源《廖氏族谱》

从湖南道县出发,有一条石板路湘桂古道在灌阳文市镇永安关入境广西,经全州县两河镇鲁荐、隔壁山、古岭头、竹家、新富洞,在新富洞*仔岩过新富江,再往石塘镇乐板田、灌山、石田、石塘、余粮铺、杨梅山,凤凰镇麻市、凤凰、探鹏岭(旧名碳鹏岭)至界首入广西官道,沿着官道至光华铺、唐家市到达兴安县城,在此继续沿着官道从兴安县城再过古严关、大溶江、三街古镇、甘棠渡、乌金铺(即今乌石街)至桂林城。这条湘桂古道经过新富洞村东面池塘(已填平建楼房)往北通向*仔岩过新富江。经过新富洞村这段湘桂古道旁曾立有7对甲石,这7对甲石在60-70年代被村民移走做建筑材料,如今只有半截甲石立在原地。经过村里的这段湘桂古道早已改道了。湘桂古道在新富洞*仔岩过新富江后,距渡口三四米处残留四根二米多高的方形石柱,在凉亭旁还立有两块捐建凉亭碑文;从凉亭往山上走的是一条长长的陡峭的石板路,在凉亭左上方古道边有古庙;在古庙右前方古道边十几米处有一个喇叭形岩洞,里小外大,洞口有两米多高,当地村民称它为*仔岩。新富洞*仔岩,它是连接桂林的湘桂古道的节点之一,现存*仔岩洞口外面左右两侧三米远于乾隆二十四年(年)立下的两块修路石碑,碑文记载“修砌广道大路名曰小南岭路”。这段乾隆年间修砌的湘桂古道石板路有一公里长,从新富洞两江码头渡口至龙凤亭一直通到半山腰再折向左往全州县石塘镇桂林大道石碑方向。这条湘桂古道形成于唐宋时期,但其渊源可追溯至秦代,当年秦始皇派人修凿灵渠,打通湘桂水路交通,从此灵渠商船往来繁忙。自宋代以来,湘桂的商业流通已非常发达,兴安灵渠商旅繁忙,湘米南运、粤盐北输等经济高度发展,狭窄的灵渠已无法满足贸易需求,南来商船堵至全州,北往商船堵至桂林。在此种水运不畅的情况下,官府一方面不断维修灵渠疏通河道,另一方面则构筑从湘南通往桂北漓江的陆路商道,以解决灵渠水运交通的瓶颈问题。于是,一条从湖南南部经灌阳、全州,再经兴安的崔家、高尚过灵川的长岗岭、熊村,即可进入桂林或大圩码头的最短陆路商道应运而生。当时从湖南方向运来的物资,走水路要一个月,而通过马帮运输走这条陆路大道,仅需一周左右。这条古商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鼎盛期达多年,被称为“小南岭路”。据民国史料记载,年8月3日,桂林至全州公路开工建设,于年建成通车。年,桂系*府用赈灾款修建了界首至文市的公路。从年始,沿湘桂古道建成了公路,通了汽车,原有的湘桂古道地位大大降低,渐渐地就被人遗忘了。

保护等级新富洞已于年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

财*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旅游发展委关于公布第三批广西传统村落名录》。

二、物质遗存

全村状况1.公共设施新富洞有4条东西巷,5条南北巷。巷道1.5米宽,青石板路面。最近几年,大部分青石板路面被村民用水泥覆盖。在*仔岩湘桂古道旁边有一座小庙;阿之山下有五爷庵遗址,面积约有4平方米;江西岩有定乐庵遗址,面积约有20平方米;阿之山半山腰还有一座古庙遗址。

新富洞巷道村西北*仔岩小庙

交通设施新富洞西北方向有湘桂古道过新富江两江小桥码头渡口,龙凤亭遗址,保存完好的米湘桂古道石板路等。

*仔岩石板路湘桂古道两江小桥码头石碑

生产设施新富洞有亩古田,40米堰坝一处,窑址7处。

新富洞古田新富洞老堰

文化设施新富洞有一座私塾学堂。

新富洞私塾学堂

生态生活设施新富洞有5口水井,1.5公里水渠,1条新富江,古称深深甫源水,2棵古树。传统生活设施和工具有碓、石磨、锄头挂耙、镰刀、菜刀、达地、云孔帽(斗蓬)、蓑衣、鼎锅、趴锅、锅铲、罐、缸、撑夹(火炉灶具)、犁、耙、草鞋扒头、风车、畚箕、竹筛、箩筐、木柜、谷桶、竹筷、瓷碗、茶盘、茶锅、茶捶等。

新富洞古水渠新富洞北临新富江

家族设施1对甲石、30座石圈祖古墓等。

新富洞石圈祖古墓

单个古民居遗存村里传统建筑群及建筑细部分大多数保存完好,为湘南建筑民居,砖木混合结构,三合院居多,也有2座四合院。三合院由正厅、倒厅和厢房、后进间、前进间、庭廊和天井组成,天井与井沟一般用青石砌成。每座三合院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大多用青石作基础和房屋转角及门槛。墙基地面部分和转角、门槛,都雕有花纹。瓦片覆盖屋脊,马头墙。两扇正门为木质门面,南北相对。墙体有的保持原样,有的用泥抹墙面。屋顶是青瓦斗笠式覆盖,屋内柱梁都是百年以上巨树古木。木柱下面是绣花圆形或方形基石,柱梁上雕龙画凤。古建筑群多式多样,有吊脚楼,三合院,四合院式。四合院由上下两座组成,结构与三合院一样。四合院两座厢房相连,内部结构为上下两层的木楼结构,下层上座由天井两侧厢房、厅、倒厅、厅两边前后进间、厅两边出廊组成。天井两侧厢房与下座相连通。上层基本与下层一致,每一面桃廊上下都有古民居建筑的木构和石构件,如穿扦枋、格扇窗石墩、圆木柱、门槛等,均有雕刻精美装饰蕴含着龙凤吉祥的寓意纹饰。

新富洞马头墙新富洞民居2楼木雕

三、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落有红白喜事非物质文化存留(一)红喜事---迎送新娘

迎亲嫁女,古来有民间乐队迎送。乐器有鼓、锣、钵子、子、小锣、二胡、京胡、大锁啦、小锁啦等,由5人组成。从男家出门吹大锁啦到女家,到女家吃午餐,开始发点用各种欢快曲调。午餐中途休息一会后转小锁啦配二胡,饭后打下食鼓,新娘起身,用大锁啦吹《离娘子》,后用小锁啦直接吹到男家,在路途中可吹任何欢乐曲子。到男家后,新郎新娘拜堂拜客入婚宴,入洞房。此时吹小调曲子,如《夜落金钱》《十二月花》、《一枝花》和《月亮好》等。

(二)白喜事---唱孝歌

新富洞村,自古以来,凡老者去世,都要请歌师唱孝歌,以表达对给死者的哀思和为其送亡*。唱孝歌就是老人去逝后所主办的治丧活动,在老人去逝后死者的儿女为悼念父母养育恩情,特请民间孝歌师前去唱歌作陪以表孝心。接着请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并儿女们的亲友前来参加悼念。亲友们为表先前友好,个个买来丰厚的茶食礼品,敬请每一位参加悼念的人员。在孝堂中唱起孝歌,鸣炮,敲锣打鼓唱歌陪*。唱孝歌有五字歌、六字歌、七字歌等,歌手互相问答,音落鼓响,鼓停再歌。孝歌大致分为起歌堂、问请五游、造纸、请亡*、请客唱歌陪*、造歌楼、造香、造茶、造酒、送亡*、送歌师,制鼓倒鼓之类。本村唱孝歌传承人有廖祖锦、廖锦年、廖祖军、廖万生、廖万贵等。传统饮食文化有操办酒席和家人平时生活小炒两种分类。操办酒席,4方围坐,中间有炭炉,炭炉上为菜锅,也就是火锅。在菜锅外围置一个4方形空心木桌。主人坐上席,左右为嘉宾位,主人对面为次席。酥肉为底锅,猪肉、鸡、鱼等共有10个生料肉类品种。每人一个辣椒酱碗,用瓯子盛酒。主人致祝酒词后放鞭炮即为开席。生料吃完一份再放一份。席间相互敬酒,彼此叙旧和讲恭维语,其乐融融。家人平时生活小炒有醋血鸭、酸辣椒煮禾花鱼和用酸辣椒煮的各种菜等。

四、主要家族和典型人物

年修订的湘源《廖氏族谱》记载,新富洞明代有赐进士廖进夫,清代有武举廖玉峰。

五、主要历史事件

(一)中央红军两过新富洞

从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经过新富洞,在新富洞*仔岩渡过新富江往桂林而去。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9千多人于年9月4日沿从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在新富洞*仔岩渡过新富江,往乐板田、铁锁田、灌山、石田、石塘、麻市、凤凰行军,在凤凰嘴渡过湘江。年11月27日至11月30日,中央红军两个纵队从湘桂边界永安关和雷口关进入广西灌阳县,沿着从湖南道县到桂林的湘桂古道,经灌阳县文市镇和水车镇过全州县两河镇鲁荐、隔壁山、古岭头、竹家、新富洞,往乐板田、铁锁田、灌山、石田、石塘、麻市、凤凰行军,在凤凰横渡湘江。这是中央红军第二次过新富洞。中央红军第二次过新富洞走了3天3夜。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新富洞,改变了新富洞两个地名并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故事。

改变了新富洞两个地名1.两江小桥码头-龙凤亭变成了*仔岩

自湖南道州至桂林的湘桂古道经过新富洞,发源于灌阳宝盖山的新富江自西向东也经过新富洞。这条湘桂古道穿过新富江的交汇点有一个两江小桥码头渡口。两江小桥码头石碑如今还立在渡口北岸,距渡口约有15米。当地百岁老人把这个两江小桥码头渡口叫渡船头。过两江小桥码头后,沿湘桂古道往山上走十几米就是龙凤亭,龙凤亭于上世纪70年代才倒塌,如今只见4根龙凤亭石柱和建亭记录石碑还立在原地。再从龙凤亭沿着湘桂古道石板路往山上走,到米处右手方向15米远有一个喇叭形岩洞,这个喇叭形岩洞有3米多深。如今当地人把这个岩洞附近一带叫做*仔岩。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新富洞没有*仔岩这个地名,只有两江小桥码头(渡船头)或龙凤亭这些地名。只因中央红军两个纵队从新富洞两江小桥码头过新富江过了3天3夜,每天被6架桂军飞机追着轰炸和用机枪扫射,成百上千红军战士牺牲在新富江里,又有6个红军伤员藏在上面所述的那个喇叭形岩洞里,最终又牺牲在这个岩洞里。在这个喇叭形岩洞一带留下了无数红军英*。从此以后,当地人就把这个区域称为*仔岩。原地名两江小桥码头(渡船头)和龙凤亭就渐渐地被村民遗忘了。

2.炸弹树

解放前,在新富洞东北方向傍新富江畔有环抱大的柳树林。中央红军经过新富洞时,有些红军战士躲在柳树林防桂军飞机轰炸。几枚炸弹落下来炸坏了一棵柳树,也炸死了几十个红军战士。自此新富洞人把这棵柳树叫作炸弹树。炸弹树位置就在现在新富洞村养鸭场。柳树林包括炸弹树在上世纪50-60年代砍伐殆尽。中央红军过新富洞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故事

1.廖叔玉从灌阳陈家背讨米回来路过堰沟边朻五树时,发现7个红军战士躲在两个土堆后面,其中还有一个女兵。廖叔玉赶忙用稻草把7个红军罩住。等追兵过后保住了7位红军生命。获救红军送了一个水壶、一副蓑衣给廖叔玉做纪念。廖叔玉还问了7个红军战士姓名并告诉了儿子廖成明,并将红军赠送的蓑衣和水壶传给儿子廖成明。因时间久远,廖成明只记得其中一个红军是姓卢的了,而且只保存了红军蓑衣。红军水壶已找不见了。

新富洞廖成明珍藏红军蓑衣

2.一位红军连长在新富洞老拱桥边被飞机轰炸受重伤,新富洞富绅廖祖龙、廖祖柳去救护这位受伤的红军连长。红军连长伤势太重,没说几句话就牺牲了。廖祖龙、廖祖柳和廖光照用白布裹住这位红军连长遗体将他埋葬在瓦厂廖叔玉的棉花地里。50年代初,从江西来了几个人在新富洞乡亲帮助下找到了这位红军连长的墓地,原计划将他迁葬江西老家,但见墓地风水好,就用棺木将烈士遗骸重新安葬。

3.到达新富洞的红军最先是一个警卫排,警卫排从古岭头经红水井、竹家到新富洞,在竹家向廖辉恒、在新富洞向廖光照、在路上向安子边花仔婆(廖玉生)宣传红军要经过这里,告诉乡亲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老百姓的同胞兄弟。警卫排住在新富洞廖氏祠堂,村民廖增琼童养媳唐七妹给红军煮茶筛茶。警卫排离开新富洞往上刘家方向一路进行宣传。

4.塘木岭是从新富洞迁出去的邻村,有一条石板路古道往东通灌阳县新圩乡月塘坪、陈家背、新圩街和灌阳县城,往西通全州县两河镇下刘村委文家湾和全州县石塘镇乐板田,在乐板田接湖南道县至桂林的湘桂古道。有一个排的红军战士抬着一个伤员从灌阳新圩月塘坪经过塘木岭村,村民廖增发招待红军吃饭。当时这位红军伤员还是牺牲了,廖增发与村民廖增永、廖美德、廖松周一起将这位牺牲的红军烈士埋葬在安机塘村旁。红军为感谢廖增发帮助,送了一把大刀给廖增发做纪念。

5.有6个红军伤员躲藏在新富洞湘桂古道边一个喇叭形岩洞里面,6个伤员不治身亡。新富洞廖祖龙、廖祖发、廖瑞庭等几位村民把3位红军遗体就地埋葬在洞口,墓堆呈三角形。还有2位红军遗体埋在岩洞上方窑边,另一位埋在岩洞上方湘桂古道拐弯处路旁松树下。中央红军纵队过新富洞这个片区,处于新富江冲积平原地带,湘桂古道无树木遮挡,即使躲到有树林的地方,也能被飞机追着轰炸和用机枪扫射,所以中央红军纵队在新富洞死伤众多。众多红军烈士,有些被江水冲走了,有些被当地村民集中掩埋。光是竹家岩洞边就集中掩埋了40多具红军烈士。还有一些红军烈士已找不到掩埋的地方了。

(二)日本人占领新富洞

年秋,日军入侵并占领新富洞。村民廖耳山父亲在江西堰抢日本人的马,被日本人抓到古岭头砍成碎片。日本人在新富洞建立基地,把住户的木壁砍烂当柴烧,还将住户的房屋主柱砍出缺口架枪,并到三里冲搜山,到上刘家抢夺百姓财物并残害百姓。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日军逃离全州,新富洞百姓重获自由。

(三)桂北游击队

年,全国的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一年,为了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桂北的灵川、全州、灌阳、龙胜人民都成立了游击队,统称桂北游击队。这支部队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起义。年之前,新富洞廖子龙、廖耳山、廖茂生;桥井田(沙泥冲)廖河清与其子廖黑狗、廖祖兆、廖康林;檀木岭刘凤姑、廖月生、廖锡佑等参加了桂北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廖耳山先参加桂北游击队,之后又正式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解放军排长,在龙胜剿匪时牺牲。廖子龙参加了全灌武装起义,曾化装成叫化子送信给桂北游击队员陆文忠。廖茂生参加了大塘富战斗;廖河清父子在桥井田被桂军师冒充桂北游击队骗至两河虎口井杀害,80年代父子俩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六、文献资料

民国《全州志》描写新富洞阿髻岭,现在村民叫阿之山,地图上标示丫子山,老人又称为凤凰山:阿髻岭在恩乡去城东南三十五里,石壁高峭,云气冒其岭即雨。

民国《全州志》描写新富洞阿髻岭

七、传说故事

(一)祖先传说

1.始祖圈地之传说

始祖来到深浦罗白村定居,目光所及,皆为之土地。流经村旁的江命名为深甫源水,深甫源水的源头就叫深甫源。深甫源两江口亦为始祖所有。始祖就地用野草打结为标识占领山岭,别人用稻草系树为标识占领山岭。始祖就地用野草打结比用稻草系树方便,故占地较多。湘源《廖氏族谱》记载的廖国器第十二世孙廖伯祥,开始远葬于深甫源两江口,后迁葬住地附近米毛冲蛇形岭。深甫源两江口相距深甫罗白村约9公里,这或许证明了目光所及皆为祖先土地之传说属实。

2.祖先随牛迁居之传说

祖先放养的牛,几天都不回家,急得祖先四处寻找,最后在几公里远的水草丰美的水井边找到。祖先把牛牵回来后关养,过了段时间放养牛,牛又不见了,还是在上次那个地方找到它。如此反几次,祖先牵牛回家也累,索性随牛迁居到牛看中的地方。祖婆不愿随祖公迁居新宅,祖公祖婆从此分开居住。

(二)鲁荐武进士廖植芳的传说

新富洞于清朝时在湘桂古道上的新富江边*仔岩重建龙凤亭,龙凤亭用4根2米多高的方形石作亭柱。当时有一根石柱断为两节,上面那节有四五百斤重,鲁荐武进士廖植芳,独自一人掇起从垫梯上去接在下面的石柱上。如今这个龙凤亭已倒塌,但4根亭柱还立在原地。

八、总体保护和开发现状

新富洞年村集体年收入万元,人均3元,主要产业有水稻、辣椒、红瓜子。

现在已从山上引来入户自来水,公共地方有路灯,有一个卫生室。有线电视能正常使用,互联网不稳定,电网已改造。污水单户或多户分散处理,建了一个公共厕所。局部地段有公共太阳能照明。村内已于建成水泥路。

两河镇*府于年安排4人负责全村巷道清洁卫生,目前全村垃圾送往两河镇统一处理。

作者:廖旺月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州两河新富洞的自然风貌美丽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