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门口挂有两块“高大上”的牌子——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平台、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这里,被称为“国家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1月4日,记者前往一探究竟。
耕保站一楼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位于淮安市梁岔镇朱三庄村的一位农民正请教“淮麦33”的施肥方案。平台给出建议:配方肥每亩12公斤,尿素18公斤;分蘖时追加7公斤尿素;拔节孕穗时再施16公斤尿素,3公斤氯化钾。
“平台自动答复,不需要人工操作。”耕保站站长李文西博士告诉记者。
“平台怎么知道这位农民的田块在哪里?每块地的地力不一样,平台怎么做到按照不同情况给出不一样的施肥方案呢?”记者颇感好奇。
李文西领着记者来到二楼的全省耕地编码展示馆。“你看,全省每块耕地都有编码,一个编码可以涵盖三四十亩的田块,也可以是一二亩的。”
记者凑近细看高邮市界首镇北片的耕地编码图,只见所有耕地都编了码,足有多个,平均两亩多地就有一个编码;宝应县水官庄镇东片的编码少一点,但也有多个。
“这叫测土配方施肥指导单元图。”李文西介绍,所谓测土配方,简单说就是对症下药,不同地域、田块的耕地缺什么肥,就施什么肥,缺多少就施多少,避免盲目施肥,节约农本。
绘制全省测土配方单元图,专家整整花了10年时间,对每一单元的耕地编码、采样,相关数据每3年动态更新。“最后由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出全省图。”李文西介绍,各田块测土配方施肥方案的制定工作量巨大,由全省各地科研院校和农技部门近百名专家共同完成。科技团队协作获得大数据,科学制定施肥方案。
农民怎么知道自己的田块编码?他们只要下载一个类似于APP的测土配方施肥短信通,站在自家田块里,点击界面上的“定位”后发送,立即可以收到平台发送的该田块土壤养分、施肥方案、耕地等级等短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