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A/H14/
刊发时间:年10月14日
苏联能源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王能全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有影响的报刊和能源问题专家不断发表文章,探讨苏联的能源、尤其是石油问题,美国中央情报局之类的情报机构也一直非常重视苏联的能源问题。苏联的能源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是由于其对苏联本身和在国际上的巨大影响决定的。本文想就苏联能源基本情况、能源发展前景及对内对外影响和我国与苏联能源合作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苏联能源工业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苏联是当今世界的能源资源大国和产量大国。年,苏联能源总产量约为23亿吨标准燃料,居世界第一位,其能源产量是我国同期能源产量的2.3倍。从各行业看,苏联的能源生产则更加引人注目:
1,苏联是世界上第七大石油资源大国,但其石油产量则居世界首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二。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年1月1日,苏联探明石油储量为亿桶,位于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和委内瑞拉之后,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5.7%。自年以来,苏联石油产量超过美国一直居世界首位。年,苏联石油日产量为万桶,占同年世界石油日产量的19.06%,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产油国美国石油产量之和的85.6%。更为重要的是,苏联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石油出口量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很大的份额。年,苏联每天出口石油万桶,占国际石油贸易量的八分之一,是我国同年石油产量的1.4倍。
2,苏联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据《油气杂志》统计,年1月1日,苏联天然气探明储量为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38%;年苏联天然气产量达亿立方米。苏联天然气出口约占世界天然气贸易量的三分之一,年达亿立方米,在国内能源出口中占四分之一以上。
3,苏联煤炭储量居世界首位,为兆亿吨,占世界煤炭总储量的45%,年苏联煤炭产量达7.40亿吨,是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生产大国。
4,苏联核能较为发达,已形成一套自立于国内的从科研、设计、制造到施工的核工业体系。从年建立世界第一座千瓦核电站起,到年底,苏联运行的核电站达59座,核电装机容量为万千瓦,占国内电站装机容量的13%。年,苏联核发电量达亿度,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居世界第三位。30多年来,苏联一直执行一条立足于国内的核能发展方针,其核燃料工业、核动力制造业、特种合金、建筑工业以及为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而服务的系统力量雄厚,每年至少能制造8个万千瓦的压力堆核电站设备。
苏联能源工业的特点是发展迅速,能源消费结构合理。苏联之所以拥有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能源工业,是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得来的。年苏联能源产量仅为每天万桶石油当量,而年则上千到万桶石油当量,20年间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速度达5.1%,同期苏联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15%,能源弹性系数为1.23。这就是说,在这20年间,苏联能源工业以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速度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能源工业。此外,约在年前后,在苏联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包括天然气在内的液气体能源所占的比重就已超过了以煤为主的固体燃料,实现了能源的优化组合。年在苏联的能源消费构成中,煤只占18%左右,而天然气却占三分之一以上,这种能源消费构成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很少见的。天然气成为苏联的主要能源来源,这说明苏联在寻找优质、污染少的能源来源方面,已在当今世界上迈出了领先的一步。
苏联能源工业之所以具有上述特点,是由于下列一些*策决定的:
(1)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国内经济发展*策,使苏联的能源工业发展迅速。从年十月革命成功后,苏联基本上一直执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策。虽然这种*策导致了今日苏联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苏联能源工业却由此而迅速发展起来了。以石油工业为例,由于从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苏联采取优先发展石油工业的方针,在--年的20年间,苏联的石油产量由1.亿吨上升到6.亿吨,年均增长率为25.4%,从而使苏联石油工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2)重视对能源行业的投入。苏联不但重视能源工业,而且还将有关*策落到实处。年到年间,苏联全部投资增长了3.3%,但能源行业的投资却增长了6.8%;年,苏联全部投资增长了3%,能源行业的投资则增长5.4%。在过去的15年里,苏联能源工业吸收了全部投资的70%。石油工业的投资具有代表性。--年用于发展油气工业的投资总额超过亿卢布,其中仅--年间就投入了亿卢布;年全国工业投资中石油工业占8.8%,而--年则上升到22%。目前,在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石油工业的投资仅次于机器制造业,居第二位。
(3)能源发展*策具有战略眼光,核能和天然气开发和应用工作重视早,成效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年12月,美国科学家在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但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核电站的却是苏联。年,苏联在奥布宁斯克建成了装机容量为千瓦的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从此以后,世界范围内大规模使用核电才提上了日程。70年代,考虑到国内90%的矿物燃料和80%的水力资源集中在东部,而人口的大部分和对能源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西部的地域不平衡,苏联决定大力发展核电,欧洲部分只建核电站而不再发展烧矿物燃料的电站。由此,苏联核电发展迅速,从年到年的8年间,苏联核电站装机容量增加了2万千瓦以上,由占各类电站装机总容量的4.7%上升到9.6%,使苏联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核电大国。此外,在50年代末,当中东和其他产油国和地区还在将大量天然气白白放空烧掉的时候,苏联已开始重视天然气的回收利用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天然气工业部,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由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年的22年间,天然气产量以年均11.5%的高速度增长,并年年超额完成任务,从而使天然气成为苏联的主要能源来源。苏联较早地重视天然气和核能,使国内各种能源来源获得了较合理的开发,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趋向合理,并由此走上了能源大国的道路。
二、90年代苏联石油生产形势严峻,但总的能源形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自年开始,苏联石油生产下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日产量比年下降1万桶,年又比年少产油万吨,比上年减产2.6%。同年,苏联的煤炭产量也开始下降,产煤量比上一年减少万吨。但年苏联天然气超额完成计划,产量达亿立方米。这样,年苏联能源生产只少完成任务的1.8%,少向消费者提供9.48亿卢布的产品,国内没有出现大的能源危机。种种材料表明,90年代苏联石油生产形势严峻,但同时由于天然气产量将大幅度上升,总的能源形势不会恶化。
(一)90年代苏联石油生产将日益严峻,产量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1,由于近年来执行的一条重开发、轻勘探的*策,苏联石油储量逐年减少,储产比已处于使石油产量逐渐下降的边缘。据美国《油气杂志》公布的数字,年1月1日苏联探明石油储量为亿桶,而年1月1日下降到亿桶,年1月1日下降到亿桶,年1月1日又下降到亿桶,但同期苏联累计产油.亿桶,这表明,--年间,苏联新增加的探明石油储量少于石油产量,石油生产在吃老本。年1月1日,苏联石油储量与产量之比由年的23年剧降到13年,低于15年这一石油地质学家公认的可维持产量或有增产潜力的储采比的水平。据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部估计,全苏石油产量年将下降到5.26亿吨,年将下降到5-5.2亿吨。
2,各大主力油田普遍进入生产后期,而且生产活动正在逐步向地质和气候条件极其严酷的东部转移,因而扭转产量下降的趋势极为困难。苏联目前主要产油区有三个:高加索、伏尔加--乌拉尔和西西伯利亚。前两个产油区石油生产分别于年和年达到最高峰后都在下降。第三个产油区虽开发时间不长,产量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但该产油区石油产量已处于下降时期,而且再大幅度增产的可能性不大,理由是:(1)该油田的含水率虽未达到前两个油田80%的水平,但也已达到75%,估计年将达80%左右;(2)西西伯利亚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基建费用高,投资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极为困难,而且苏联石油生产越往东移,上述困难将越大,油田开发工作将越来越慢;(3)新发现的油田储量小,开采成本高。以西西伯利亚最大的油田秋明油田为例,自年以来所发现的储量只有年的二十七分之一,日产量只有年的三十分之一,而且每增加1吨生产能力的成本由年的48卢布上升到年的88卢布和年的卢布。开发这些油田需大量资金,据估计如果到年石油产量维持在6.1-6.2亿吨,就需投资-亿卢布,苏联财*赤字已接近亿卢布;另据年7月15日法国《费加罗报》称,苏联外债达亿美元,而且石油投资已相当大,这样要再给石油业增加大量投资,是相当困难的。
3,技术水平低、组织机构混乱和国内局势不稳将大大阻碍石油的开发活动。(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苏联虽然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石油勘探、开发和运输体系,但一般认为,苏联的石油技术水平比西方落后20-30年左右,东部和深海的石油勘探开发工作不是苏联自己所能完全负担的,必然引进西方技术。西方虽对开发苏联的石油资源很感兴趣,而且有家左右的合资企业正在谈判中,但从石油行业的特点看,即使外国企业在90年代能大量涌入苏联,6-7年内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效果,石油产量不会由此而大增。(2)年苏联石油工业的组织机构有了较大幅度的变化,撤销了石油工业部,将该部和天然气工业部合并,成立了石油天然气工业部,下属各企业实行完全的经济核算和自筹资金,并大力精简机构。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由于诸多的关系没有理顺,使石油生产产生了不少混乱。苏联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部第一副部长费拉诺夫斯基认为,年石油产量的下降,部分原因就是石油和天然气部的重组、削减工作人员等造成的。苏联石油工业组织机构再次进入顺序尚需一段时间。(3)近年来,民族冲突、商品供应严重短缺和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运动使苏国内局势严重不稳,石油生产受到很大冲击。如阿塞拜疆穆斯林和基督教居民的冲突,使这个地区占全苏60%的石油和天然气设备的生产活动陷入停顿,从而使苏联各地区石油生产因缺少零配件而停工待料;而各共和国的独立运动,使欲与苏合作开发石油的外国公司找不到合作的真正伙伴,大大阻碍了西方石油公司进入苏联的势头。美国前能源部长施莱辛格指出,上述事件将对苏联石油生产产生长期的、持久的影响。
(二)迅速发展的天然气、巨大的节能潜力和经济增长的不景气将一定程度地抵消石油减产造成的困难
1,苏联天然气生产前景广阔,将部分地顶替石油产量的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气行业是苏联经济中为数不多的取得成功的行业之一。天然气正在成为苏联的过渡性燃料,它将把苏联经济由依赖石油的时代带向依赖煤炭-核能的下个世纪。根据苏联制定的未来20年“长期能源规划”,原定到0年全苏天然气产量达1万亿立方米的计划将提前到年实现。据大卫·威尔逊在其《苏联的能源需求》一书中估计,90年代苏联的天然气产量将以2.4%的年均速度增长,未来10年里天然气将顶替其全部可替代的其他燃料。
2,苏联节能潜力巨大,可通过节能挤压国内能源消费,从而减轻能源供求的压力。苏联的能源浪费极为严重,经济效益很低。据苏联对外经济委员会对外经济关系研究所的费明斯基教授估计,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苏联是先进工业化国家的3倍以上;西德《商报》年2月18日载文认为,苏联能源消费比主要工业化国家高40-%。这样,苏联有很多节能工作可做。据苏联统计局称,年苏联节约的能源达3亿吨标准燃料。根据年苏联*府制定的《苏联能源长远规划纲要》,在20年中苏联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要降低12-17%,节约的能源要达5.4-5.8亿吨标准燃料。
3,苏联经济近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增长,国内能源需求的压力不会太大。由于戈尔巴乔夫实行改革而导致的国内一系列矛盾的激化,苏联国内局势极不稳定,国内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在90年代的一定时期内,苏联不会出现经济建设的高潮。苏联国内对能源需求不会太旺盛,从而可以缓解对能源供应的压力。
三,苏联石油生产困难将对国内经济形势、东欧和古巴、朝鲜的经济和*局及国际石油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苏联国内经济生活将面临严重困难
1,硬通货收入减少,国际收支失衡。苏联能源产品的出口是其硬通货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石油出口占其硬通货收入的60-75%。苏联石油减产造成的出口下降,必然带来硬通货收入的减少。年与年相比,苏联石油出口由1.亿吨下降到1.亿吨,减少了0.7%。按每桶18美元计算(即每吨.4美元),年苏联石油出口收入就比年减少22.2亿美元。年头9个月,苏联石油出口又减少了0万吨。硬通货收入的减少必然造成苏联的信用危机。据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年5月19日估计,苏联拖欠西方公司的货款达亿美元左右。为此,日本4家公司中止了亿日元的供货合同。目前,苏联外债已近亿美元。日益严峻的石油生产形势,将大大干扰苏联未来对外经济活动的进行。
2,国内生产、居民生活将受到危害,有可能加剧国内*治形势的不稳。作为经济运转的血液,石油减产必然会给其他生产领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影响。据年1月15日的《金融时报》称,去年冬天,西西伯利亚很多采油井,因得不到取暖用油,在零下50度的严寒中被迫关闭。据西德《商报》和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由于严重缺乏汽油和柴油,年和年苏联农业生产受到重大损失。年,苏联农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好收成,但由于上半年缺少17.6万吨汽油和61.6万吨柴油,全苏农工综合体的辆汽车不能发动,很多庄稼因不能及时收割而烂在田里。年冬天,全苏有40个大城市的热力供应存在10-20%的缺口,为此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0月29日专门开会讨论本不该由它讨论的过冬能源问题。塔斯社指出,苏联议会之所以讨论这一问题,是害怕石油等能源减产造成的影响会使本来就很复杂的国家局势更加激化。
(二)东欧、古巴和朝鲜的经济和*局将蒙上阴影
1,东欧转型困难重重。在年剧变前,东欧与苏联的*治、经济和军事关系,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苏联通过向它们提供廉价能源、尤其是石油来维持的。除罗马尼亚外,东欧国家基本上都完全依赖苏联的石油,如保加利亚从苏联进口88%的石油,捷克斯洛伐克为99%,波兰为93%,匈牙利为99%,东德为%。其中东德不但%的石油依赖苏联,而且还将从苏联进口的一部分石油再出口赚取硬通货。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向东欧提供的石油是低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一半并以卢布结算的。据《真理报》评论员叶夫根尼·沙什科夫称,-年间,苏联就是以这种方式向经互会6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亿美元的间接补贴;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估计,如果东欧国家按国际市场价格购买苏联石油和天然气,苏联每年将多收入亿美元以上。但是,近年来苏联的上述做法正在急剧发生变化。首先,由于石油减产,苏联已开始大幅度减少对东欧国家的石油供应。年,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万吨石油,年下降到万吨,年前9个月比计划削减30%;其次,从年开始,改变过去的售油结算方式,将按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并以美元结算向东欧提供的石油。由于苏联*策的变化,处于经济、*治转型之中的东欧将雪上加霜。随着苏联石油供应的减少,东欧国家目前普遍面临能源危机,匈牙利由此发生了出租汽车司机反对汽油涨价的全国性示威活动。为了缓解国内能源紧张形势,东欧国家纷纷从石油输出国组织进口石油,年为每天75万桶,年估计将达每天万桶。但极为不幸的是,海湾危机造成的油价上涨,使本来外汇储备极少的东欧国家负担沉重。据欧共体委员会估计,海湾危机造成的油价上涨和其他影响,使东欧损失近-亿美元。这样,东欧国家如想顺利转型,必须花大力气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年12月14日欧共体首脑会议提出在能源问题上向东欧提供帮助,以便这些国家渡过困难。
2,古巴、朝鲜的经济发展和*治稳定面临严重威胁。除东欧外,古巴和朝鲜也严重依赖苏联的石油。古巴每年从苏联进口万吨左右的石油和石油制品,并将其中的万吨用于国际石油市场上转买。朝鲜每年所需的万吨的石油中,苏联提供的约为万吨,其中约万吨用于在国际石油市场上转售。因而,这两个国家的经济运转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苏联石油基础上的。但是,苏联目前对它们正在执行同东欧同样的*策。苏共国际部长法林公开宣布,苏联已减少对朝鲜提供石油,“本应用于出口的那万吨石油不得不转用于苏联国内的农业上”。古巴*的机关报《格拉玛报》报道,年苏联将削减向古巴提供石油的20%。由于苏联减少石油供应,上述两国正面临严重的困难。古巴大量汽车停开,*府从国外进口70万辆自行车以解决国内交通问题。古巴全岛的停电次数不断增加,年5月间,晚8时到10时用电高峰期,完全停止向哈瓦那大片地区供电。8月29日古巴已基本上进入了原为对付全面军事封锁的“非常时期”,卡斯特罗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拯救革命,拯救古巴社会主义”。路透社新闻分析称,苏联减少向朝鲜提供石油,可能将起到一种削弱朝鲜经济的作用,朝鲜正面临着能源危机。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年开始,古巴、朝鲜将不得不以硬通货并按国际市场价格向苏联购买石油,如何筹措这笔资金,对这两个国家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可以肯定地说,古巴、朝鲜未来的能源危机将越来越严重,苏联可能以石油为借口向它们施加*治上的压力,它们的*局稳定将取决于如何解决这场能源危机。
(三)国际石油市场将受到冲击
苏联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出口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和油价的涨落,如年10月30日和31日,欧洲现货市场布伦特原油价格在两天内涨价1.1美元,涨幅达5.6%,其直接原因就是苏联*府宣布年将削减石油出口。90年代,随着石油生产的下降,苏联的石油出口将不断减少。此外,为履行对一些国家承担的义务,近年来苏联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用来再出口。年,苏联从阿尔及利亚、伊朗、伊拉克和利比亚进口万吨石油,年上升到万吨,年从中东每天进口的石油达99.15万桶。苏联驻伦敦使馆*治顾问加利辛认为,从长远看,苏联将越来越依赖中东的石油以进行再出口。这样,作为石油出口大国的苏联不断减少出口,并以一个石油进口国的身份进入中东,将对90年代的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
四,苏联能源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很有启发,我国与苏联能源合作领域广泛、前景广阔
1,优先发展能源工业的*策应落到实处,我国应大力增加对能源工业的投入。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持续的能源供求紧张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因而,如何摆脱我国能源生产困境,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从苏联的情况看,苏联能源工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国家重视、投资倾斜*策落到实处。我国虽一直也重视发展能源工业,强调对能源行业实行倾斜性投资*策,但这一切并未落到实处,如“五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为20%,“六五”期间降到16.6%,“七五”前三年又降到14.1%。这样,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亏损严重,煤炭行业年亏损60多亿元,石油行业亏损40多亿元。因而,要想使我国能源生产摆脱困境,就必须改变这种*策,国家应对能源工业高度重视,使能源工业的投资从目前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4%左右,逐步提高到20-23%。
2,应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尽快发展核电,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所改变。苏联能源*策具有战略眼光,核能和天然气抓得早,见效快,从而缓解了由于石油生产困难而造成的能源供求紧张局面。但是,多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偏重于煤炭和石油,对核能和天然气重视不够,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固体燃料所占的比重超过70%,而且在煤炭和石油生产面临困难时,无其他燃料来源能缓解能源供不应求的压力。这样,我国应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将它作为能源工业中的一个重点行业来抓,并加紧在东部和东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多建一些核电站,迅速赶上发达国家,使我国能源供求局面有一个大的改观。
3,重视石油勘探工作,准备好充分的石油后备储量,解决好当前生产和长远生产的关系。苏联当前石油生产面临的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苏联执行一条重开发、轻勘探的*策,石油探明储量逐年减少,石油生产吃老本,对产量要求太大,生产缺少后劲。从地质矿产部长朱训在年12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看,我国石油生产正面临与苏联石油工业相类似的情况。由于油气勘查工作没有及早地得到加强,探明石油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储采比大幅度下降,以致石油年产量处于较缓慢增长的状态,大庆等主力油田都普遍进入了生产成熟期。为了避免出现与苏联石油生产同样的局面,国家可否考虑抓住当前经济调整的机遇,在节能节油上多下功夫,减轻石油工业上产量的压力,少追求些眼前利益,让石油工业集中力量进行勘探后备资源的工作,使石油工业具有长期发展的能力,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4,利用地域优势,取苏之长补我所短,积极开展与苏联的能源合作:
(1)苏联能源开发正在东移,与我边境接壤、尤其是与我东北部接壤的地区将成为苏联能源开发的重点地区,而我国这些地区,特别是东北部,是我国重工业集中的地区,能源需求大,我国应利用地理优势,可考虑用易货或其他方式从苏联上述地区进口能源,以缓解我国局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
此外,我国可利用大量闲置的地质勘探力量和石油生产能力,尤其是大庆等油田的技术和人力,参与苏联上述地区的能源开发。据报,日本和南朝鲜有参与开发苏联远东地区能源资源的计划,我可考虑与日本、南朝鲜联手,利用它们的资金,发挥我国人力和技术特长,共同开发苏联远东的能源。
(2)苏联拥有一套完整的和较先进的核能技术,而发展核能是我国未来能源开发的目标之一,我可考虑在引进西方先进核能技术较困难的情况下,引进苏联的核能技术,借以消化吸收,为我国自己的核能技术打下基础。
(3)苏联天然气勘探、开发、运输技术在当今世界是领先的,而我国的天然气开发工作则刚刚起步,我国应充分借鉴苏联在天然气开发方面的经验,为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服务。
(本文发表于《世界石油经济》,年第1期。)
免责声明:本人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仅是个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