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自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市通过专题学习、交流研讨、红色走读、巡回宣讲、品牌栏目、主题活动等形式,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高标准、高质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在创新学习形式中领悟真谛
4月17日的瓷都大地,青山如黛、碧空如洗。一大早,参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学习教育集体学习暨专题读书班的中心组成员,来到位于浮梁县蛟潭镇的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开展“红色走读”教育实践活动。活动现场,中心组成员通过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现场重温了那段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峥嵘岁月,深刻认识了革命先烈坚贞不渝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崇高品质。
“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在这次“红色走读”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诵读,让参加活动的中心组成员更好地学党史、悟思想,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仰、激发了革命斗志、强化了使命担当,起到了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的效果。
与此同时,我市精心做好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要读物的学习使用,做到党员干部人手一套,并积极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深化对党史的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我市侧重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中重点突出党的伟大贡献、初心使命、宝贵经验等内容的学习,在农村、社区及“两新”组织领域重点突出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学习,在青少年群体中重点突出党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革命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从身边红色记忆中汲取营养
景德镇作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方志敏同志篁坞旧居、赣东北特区委员会旧址、“荷塘精神”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火热而珍贵的红色记忆。
自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开展以来,我市以本土红色资源作为鲜活“原料”,通过创新性挖掘、创造性转化,以革命遗址为“教室”,文物史料为“教材”,着力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感染力。
一方面,组织宣传、党史等部门对景德镇历史、“荷塘精神”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启动编撰《景德镇党史》,更好地服务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结合中央推动的“红色名村”建设,启动景德镇“红色地图”的编制,对分布在景德镇市域内的20个重点红色遗址进行修缮打造,串点成线,系统集成,挖掘整理红色故事,使这些红色遗址成为开展党史教育、党史教学的重要阵地和鲜活教材。同时,还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基层群众、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策划开展“红色走读课堂”等一批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和教育载体,让更多的红色故事、红色文物走近群众身边、走进千家万户。
乐平市用好界首红十军纪念地等红色资源,通过“古戏台讲坛”把“舞台、讲台、戏台”有机结合起来,生动鲜活地讲好党的故事。浮梁县推出“红色研学之旅”“红色缅怀之旅”“红色教育之旅”“红色寻踪之旅”等系列精品党史学习教育路线,打造可参观、可阅读、可融入的“红色打卡”地图。昌江区通过挖掘本土“荷塘精神”,打造特色荷塘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珠山区启动了“口述历史”工作,以“献礼党的百年华诞”为专题,推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老战士系列访谈》栏目,受到干部群众普遍欢迎。
用看得见的民生成果检视成效
学习党史,重在力行。我市各级各部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工作、民心工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党史学习教育有深度、有力度,以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成果,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把握工作重点上,我市聚焦中央和省里提出的“一个格外关心”“三个着眼”“四个一批”的要求,在察民情访民意基础上,深入了解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实施“六大重点任务”,即聚焦试验区建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办实事;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办实事;聚焦关爱英烈,在推动传承红色基因上办实事;聚焦基本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上办实事;聚焦政务环境,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上办实事;聚焦社会治理,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办实事。
在抓好民生工程上,我市对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进行了系统梳理,启动实施62个、总投资亿元的民生保障项目,进一步做好民生项目、办好民生实事。同时,结合常态化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面向85个责任单位初步梳理出余个创文活动,推动把“创建为民”的理念落地落细落实。
在融入百姓日常上,全市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系列为民、惠民、便民项目,让群众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和“厚度”。比如,以党史教育推动打造更优质的政务环境,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税务局、疾控中心、医保中心等部门,依托“智慧瓷都”APP,于3月26日推出“出生一件事免费一链办”服务,通过全面彻底的跨部门协同、全流程再造,真正实现“一次不跑”。陶文旅集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实施直播电商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创客严选”宣讲活动,为广大“景漂”创客带来新渠道、新业态、新政策;市就业局联合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届毕业生春季专场招聘会”,为民营企业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优质、高效的供需交流平台。此外,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针对两新组织、流动党员等群体,在全市社区创建“红色驿站”,推动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一线解决问题、到基层服务群众。
……
正是这样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实事,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变成了贴心事、暖心事,成为了“学史力行”的生动注脚。
营造浓厚氛围掀起学习热潮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阵地、丰富宣传内容,做到对内凝聚合力激发斗志,对外扩大影响展示形象,多措并举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又创新,营造起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对内对外宣传上,我市第一时间在市属媒体开设“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专栏,推出党史学习教育新闻报道余篇。先后在人民日报、央广网、光明网、江西日报等中央和省属主流媒体刊发《巨幅瓷板画〈共产党宣言〉献礼建党百年》等稿件50余篇,特别是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