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XX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TUhjnbcbe - 2024/8/5 23:46:00
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有限公司

1.1.3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号:

1.2研究依据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2、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郸城县食品及化工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5、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发改委《关于下发河南省支持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豫财办[]号;

6、《郸城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7、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设计标准;

8、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

9、项目承办单位编制委托书。

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内外发展环境和建设现状,结合郸城县食品及化工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根据可研报告编制深度和要求,对项目的建设依据、条件、背景和必要清进行全面阐述,并对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与实施、投资估算、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实施和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1.4项目建设必要性

郸城县地处周口东部边陲,南临沈丘县,西接淮阳县,北与鹿邑县交界,东与安徽省的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万。

郸城县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郸城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烟草部门定为华中烟草开发基地县,具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和优越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技先导、强县富民”的战略决策和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现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化工、医药、面粉加工、纺织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产业为重点的基本框架。

目前郸城县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城镇居民收入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郸城县作为农业大县和省级贫困县,农业比重偏大且综合效益低、产业链短、工业基础薄弱,因而必须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层次,引导和培育具有县域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背景下,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协调、服务、推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和完善郸城县食品和化工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对实现郸城县经济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聚集化发展,对整合聚集郸城县食品化工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原因如下:

1、本项目建设是加快**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2、建设工业集聚区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3、本项目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4、本项目建设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见,项目的建设不但可完善工业集聚区的道路、水电等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标准化厂房,使其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良好场所,而且对于巩固工业集聚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大筑巢引凤的力度,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1.5建设场址

**位于郸城县城东部,属城市规划发展城区范围。规划范围西起郸城县城东环路,东到黑泥沟,北起冷庄南,南至民河之间,东西最宽约米,南北最长约米,规划范围面积为平方米,折亩。该区土地平坦,为城市规划工业用地,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对外交通。

1.6建设规模及内容

根据集聚区现有的工业和基础设施现状,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结合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发展前景,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如下:

1、道路工程

新建红线宽25m支路2.km,道路均按城市道路标准建设。

2、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

新建Φmm—Φmm给水管网24.km,同时完善阀门井等配套设施。

(2)排水工程

新建Φmm—Φmm污水管网20.km,同时建设污水检查井等配套设施。

新建Φmm—Φmm雨水管网24.km,同时建设雨水口、雨水检查井等配套设施。

3、供配电工程

新敷设电力电缆线路22.km,新敷设路灯低压电缆45.km,同时配套完善镀锌钢管灯、电缆保护管等配套设施。

4、标准厂房

根据集聚区实际需要和远近结合的原则,新建标准厂房00m2,采用轻钢结构。

1.7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万元。

融资方案:由项目建设单位投入万元,其余资金万元申请开发银行贷款。

1.8研究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符合河南省和郸城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郸城县城市建设规划。项目选址合适,建设规模合理、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投资规模适度,资金来源有保障,并会带动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设可行。

建议本项目在建设和运行中,项目承办单位要处理、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使其从政策、组织、人事和资金等各个方面成为工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要充分利用好工业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力度和质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处理好工业集聚区和郸城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关系。工业集聚区规划、建设、和经营中要注意高起点、高标准,树立良好的形象,真正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严格建设和运行中对环境保护工作,使工业集聚区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承办单位概况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黄淮四市是指位于黄河以南、淮河流域的周口、商丘、信阳、驻马店四市,在全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四大经济板块中,黄淮四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区、粮食大区、工业小区、财政穷区。

河南省各地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关系到河南的发展后劲,也是河南省发展的潜力所在。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已经提出我省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这四大经济板块,近年来各地竞相发展,发展基础较好的中原城市群、豫北、豫西豫西南板块年均增长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只有黄淮地区增长慢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总人口占全省36%、耕地面积占全省40%的黄淮四市,仍基本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已经成为我省区域发展的“凹陷地带”。

因此,推动黄淮四市加快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拓展全省发展空间,从总体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已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年5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豫发14号《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制约黄淮四市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举全省之力,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当地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迅速崛起。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使黄淮四市尽快成为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争取到年主要发展指标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这正符合黄淮四市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四市人民的愿望。

从国家政策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举措,对传统农区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为黄淮四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河南省的支持能力看,经过近年的发展,全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年财政支出规模亿元,已经有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力;从黄淮四市自身来看,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日益增强。加快黄淮四市发展,已经成为中原崛起的一个新命题。

郸城县地处周口东部边陲,南临沈丘县,西接淮阳县,北与鹿邑县交界,东与安徽省的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毗邻,全县总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19个乡镇,3个乡镇级办事处,个行政村,18个居民委员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

郸城县农业资源丰富,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第一批大型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烟草部门定为华中烟草开发基地县,具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和优越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技先导、强县富民”的战略决策和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改革开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协调稳步健康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食品、化工、医药、面粉加工、纺织品加工、有色冶金等产业为重点的基本框架。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15.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5:43:22。这些都为郸城县进一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相对贫乏,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城镇居民收入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郸城县作为农业大县和省级贫困县,农业比重偏大且综合效益低、产业链短,工业基础薄弱,因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工业层次,引导和培育具有县域经济特点的优势产业。

食品化工产业是郸城县的优势产业,以河南金丹乳酸有限公司、河南财鑫糖业有限公司、河南金星啤酒集团郸城分公司等几大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了全县食品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城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食品化工产业的发展适逢良机。郸城县拥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食品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多年来培育发展了一大批相关企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相对于先进发达地区,郸城县食品化工产业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偏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科技投入不足,开发能力薄弱;企业区域分布不合理;产品质量管理、市场管理力度不够行业管理不规范,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食品化工这两大优势产业,全面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在加快黄淮四市发展的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领导着重强调,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以工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集群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为重点,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走出一条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消耗比较低、环境保护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农区新型工业化路子。

郸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实施农业固本、工业兴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园区集中,通过产业改造、培育发展和企业集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郸城县“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到,要培育财鑫集团、金丹乳酸等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推进工业化进程。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和市场发展背景下,从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协调、服务、推动的发展模式,郸城县规划在县城新城区东部建设郸城县食品和化工工业集聚区,形成产业集群,打造规模优势、群体优势、品牌优势,实现集约化、节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聚集化发展,对于整合聚集郸城县食品化工资源、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2项目建设意义

1、本项目建设是加快**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迈进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筑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当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实现经济发展规划和目标,郸城县进一步规范工业集聚区建设的要求,要形成产业集群,壮大规模经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实施措施。作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工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将为该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和任务提供良好的平台,有利于县域经济和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是加快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区域经济,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工业集聚区建设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枣当地经济高地和产业发展平台。

2、建设工业集聚区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产业的集聚区不仅能够对产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形成整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有利于企业间的相互交流和竞争。因此,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可以集中安排工业项目,符合工业企业在城镇集聚的规律,可以促进郸城县优势资源与企业资金、技术、市场的高效结合,走集中连片开发的规模经营之路,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集约经营,方便运行,降低企业成本,是社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产出效率。

从郸城县的产业结构情况来看,该县工业经济总量过小,进而影响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和推动作用,并波及到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农业不稳、工业不强、服务业不旺的局面。虽然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工艺落后,产品档次及附加值低,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不佳。通过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有助于充分发挥集聚区的产业积聚效果,生产配套强,发展要要素集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全面实施郸城县工业强区的战略。有助于调整工业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层次,建立起以资金为纽带,名优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的良好生产经营环境,加速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支柱产业、特色行业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加快郸城县的工业化进程。

3、本项目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必须抓住东西合作,东引西进、中部崛起和国外产业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为吸引外来企业来郸城县投资兴业,实现借力发展的目标,必须围绕工业集聚区的建设,发挥产业机群效应,利用现有入驻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商招商,筑巢引凤。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使企业自愿共享,增强企业群体规模优势,而且重要的是能够更好的构筑一个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平台,通过搞好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水电通讯及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为客商提供廉价而优越的入驻空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商客进行投资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的需要。

4、本项目建设是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必须加强工业集聚区的建设,是园区经济成为郸城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加快郸城县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郸城县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提出了“十一五”工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确定食品及化工企业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重点产业。

在“十一五”期间,郸城县将以打造工业集聚区入手,走民营工业化之路,在政府推进“五优”措施下,增强集聚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争取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培育和壮大郸城县的工业产业。目前,工业强县已成为正郸城县委、政府和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认识和强烈愿望。另外,工业集聚区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引进,可提升农业产品的加工深度,拉长相关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对集聚区外的配套、附属企业起到带动作用,繁荣县域经济。

所以,项目的建设可以完善工业集聚区的道路、水电等项目基础设施及配套标准化厂房,使其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良好场所,对于巩固工业集聚区的良好发展态势,加大筑巢引凤的力度,促进工业集聚区及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2.3承办企业概况

项目承办单位为郸城县综合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直接对项目法人负责,以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标准、按进度计划安排的工期完成

2.4集聚区资产状况和主要业绩

(1)基础设施资产: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10万元(征地、道路建设、厂区设施建设),对集聚区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

规划建设厂区10多处,每个厂区占地在积50-亩,目前并对厂区进行分割、围栏和绿化。

完成主干道及次干道的修建

新建并完成工业区大道通往郸王路的名河大桥1座。

配套完成排污水管网4公里。

对工业大道两侧进行了全面绿化,共完成绿化面积平方米。

(2)园区企业资产状况:园区内现有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产6.3亿元。在建企业11家,新增固定资产60万元。

第三章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场址

郸城县位于豫东平原,地处周口东部边陲。为东径°04′至°38′,北纬33°25′至33°49′之间。县境东西长58.90公里,南北宽43.50公里,总面积.80平方公里。南临沈丘县,西接淮阳县,北与鹿邑县交界,东与安徽省的亳州市、界首市、太和县毗邻。全县辖20个乡镇,个行政村,18个居民委员会,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万。

**位于郸城县城东部,规划区范围西起郸城县城东环路,东到黑泥沟,北起冷庄南,南至民河之间,东西最宽约米,南北最长约米,规划区范围面积为平方米,折亩,约合6平方公里。

3.2自然条件

3.2.1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黄准冲积平原区内,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地面斜降1/0,地面高度一般在黄海标高54.1米,海拨70米。地貌受外力作用,具有轻微地面起伏的特点。

3.2.2气象条件

郸城县属于温带大陆季节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其特点是:“冬长寒冷雨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

日照:年平均时数为.6小时,日照率为49%。一年之中6月份最多是.6小时,2月份最少为.5小时。

气温:年平均气温14.6℃,1月份最冷时年平均0.5℃,7月份最热时年平均27.4℃。极端最高气温为43.2℃,极端最低气温为-16.7℃,20年平均气温为15.1℃—16.3℃。

降水: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历年各月平均降雨量为12.7—.6毫米,7月份降雨量最多,12月份降雨量最少。四季分配,夏季最多、冬季少、春季水小于秋季。年平均雨日84.1—96.4天,中雨以上雨日19.3—21.4天;大雨以上雨日6.8—8.6天;大暴雨日2.1—3.1天,最大降雨量小于毫米。降雨强度,一次过程最大降雨量大于毫米。

蒸发、湿度:年平均蒸发量为.2—.3毫米,1月份最小,月平均55毫米;6月份最大,月平均.3—.5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72%,各月历年平均相对湿度64—83%,夏季大于冬季,8月份最高。

风:历年平均风向频率是北至东北风最多,西至西北风最少。平均风速每秒2.1—4.2米,最大值在4月份,每秒3.2—4.2米;最小值在9月份,每秒2.1—2.8米。

气压:年平均气压9.6—.9百帕。极端最高气压为.0—.2百帕、极端最低气压为.6—.3百帕。月平均气压.1—.5百帕,年变化冬高夏低,1—7月份逐月下降,7—12月份逐月升高。

霜期:年平均初霜期在10月至11月份,终霜期在次年3月份,平均霜期天,平均无霜期天。

3.2.3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1)工程地质

地层:区内为第三系、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上更新统为粘土、亚粘土夹砂土薄层,呈棕红、深棕红色,埋深.3—.2米。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湖积层,埋深.3—.3米。岩性由一套黄棕色、灰绿色与杂色亚粘土、粘土夹薄层亚砂土,混杂铁锰和钙质结核。在.2—.1米之间,有3个含水砂层,呈棕黄色夹绿色斑块的细砂、粉细砂和中细砂土,颗粒呈次棱角状。中更新统冲积层:埋深75.2—95.6米,厚度为.9—.3米,岩性灰黄色、棕黄色及灰绿色的亚粘土、亚砂土夹钙质和铁锰杂质。上更新统冲积湖沼层:埋深14.0—28.7米,厚度56.9—59.2米,岩性黄色、灰黄色及灰色、浅棕黄色的亚砂土和亚粘土,夹2—3层灰色及黑色游泥质的亚砂土,腐植物量高,有臭味,含蚌壳生化石。

(2)地震

根据国务院年5月22日批准施行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使用规定》,郸城县为Ⅵ度区,根据2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新发布的《中国地震动数区划图》,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拟建项目结构可采用简易设防。

2、水文地质

区内水资源主要来自天然降水,产生到地表面经流及补给的地下水。地表流经的区域分布与降水相似,由西北向东南递增。由于降水时空不均,地表流经年内和年际间悬殊很大。汛期水资源丰富,水位较高不利于公路施工,枯水季节,水资源缺乏,也给公路施工带来一定困难。

3、水文条件

地表水:来自大气降雨,据年到年25年降水资料统计,丰水年降水量—毫米,平水年—毫米,枯水年—毫米,年平均毫米。地表径流深98.4毫米,径流系数13.8%,年平均径流量1.75亿立方米,占全县总水量的24.5%。

4、水利条件

郸城县属准河流域,境内有大小沟河66条,其中:最大的河道有黑茨河、新蔡河、李贯河、晋沟河、革新河、名河、洪河、清水河、常胜沟等水系,均为准河第三支流。这些沟河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形成较为合理的排水系统。沟河内汛期水多,非汛期水很少。正常年储存水量5亿立方米。

3.3交通条件

郸城县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郸城县距周口市66公里,郑州市公里。有“老沈线(S)”、“漯双线(S)”、“郑留线(S)”3条跨省市交通主干线,S线公路直通安徽省双沟,接国道,是豫皖两省的交通要道之一。

郸城县距周口市66公里,商丘市公里,郑州市公里。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区域公路状况发生了变化。截至5年底,全县通车里程达到6公里,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63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中二级公路(省道)公里,三级公路(县道)公里,四级公路(乡道)公里,四级公路(村道)公里。

3.4基础设施条件

3.4.1供水

郸城县在县城建有一座供水量为5万吨/日的水厂,远期扩建为10万吨/日,同时城市供水管网比较完善。该水厂为集聚区提供可靠的水量供应。

3.4.2排水

工业集聚区四周规划有城市排水干管(含污水和雨水),聚居区内现已接入,并铺设有4公里的污水管网。区内污水经汇集后,送往县污水处理厂,经二级生化处理后,排入水体。集聚区南侧有民河自西向东穿过,集聚区内雨水经雨水管网汇集后,可就近排入民河。可见集聚区内排水有保障。

3.4.3供配电

郸城县电力充足,全县有高压电线路96条,总长度千米,其中:KV线路4条,计米;35(63)KV线路15条,计米;3-10KV线路77条,计米。低压线路总长度千米,总容量220千伏安,其中:KV的变电站3座(4台),容量134千伏安;35(63)KV变电站11座(17台),容量85千伏安;3-10/10。4KV变电站台,容量千伏安。

目前工业集聚区已建有有一个KV变电站,完全可以保证集聚区内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

3.5社会经济条件

郸城县是个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县,具有高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潜力和优越条件。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贫困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工业兴县、农业固本、城镇带动、科技先导、强县富民”的战略决策和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宏观调控,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多策并举,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强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协调稳步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效益的实力明显增强。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完成66亿元,年均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3.5亿元,年均增长9%;第二产业完成28亿元,年均增长19.6%;第三产业完成14.5亿元,年均增长15.2%。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步伐加快,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粮经比例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逐年提高,全县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中药材等生产基地己具成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由单体向群规模发展。

工业总量不断扩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年全县工业总产值89亿元,年均增长26%,工业增加值完成24.2亿元,年均增长23%。现己形成以化工、食品、纺织、医药、搪瓷、有色金属等为重点行业的基本框架。工业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经济实力逐年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得到提升,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年均增长70%。交通框架和路网建设基本形成,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公里。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组装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和建设城东工业区,实施“三区联动”,完善城市功能,扩张城市容量,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县城区域己达18平方公里,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和承办单位

1.2研究依据

1.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1.4项目建设必要性

1.5建设场址

1.6建设规模及内容

1.7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

1.8研究结论与建议

1.9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意义及承办单位概况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2项目建设意义

2.3承办企业概况

2.4集聚区资产状况和主要业绩

第三章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场址

3.2自然条件

3.3交通条件

3.4基础设施条件

3.5社会经济条件

第四章建设内容与工程建设方案

4.1建设内容

4.2设计标准与规范

4.3工程建设方案

第五章环境保护

5.1环境现状

5.2编制依据与标准

5.3施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防止措施

5.4运营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防止措施

5.5环境监测

5.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第六章节约能源

6.1设计依据

6.2设计原则

6.3节约能源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项目管理及项目实施进度

7.1项目管理

7.2项目实施阶段和建设周期

7.3各阶段进度实施安排

第八章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8.1组织机构

8.2组织机构图

8.3劳动定员

8.4人员培训

第九章招投标方案

9.1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9.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9.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0.1投资估算

10.2总投资与融资方案

10.3资金运筹计划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11.1财务评价说明

11.2成本估算

11.3经营收入及税金

11.4利润估算

11.5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1.6清偿能力分析

11.7不确定性分析

11.8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与风险分析

12.1社会效益分析

12.2风险评价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

附表:

1、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件:

1、关于成立郸城县综合投资有限公司的通知

2、委托书

3、配套资金证明

4、土地使用证

附图:

1、区域位置图

2、给排水图

3、供电图

4、道路系统分析图

5、近期用地规划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XX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