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黄质夫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绿杨夜话
TUhjnbcbe - 2023/10/17 18:20: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作者:斯志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目光投向不识一字的白丁,在穷乡僻壤勤勤恳恳耕耘着乡村教育。在这群人之中有一位先生,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立志要“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他就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之一——黄质夫先生。黄质夫黄质夫,原名同义,以字“质夫”行世。年出生于江苏仪征县十二圩镇。24岁时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称国立东南大学)农业专修科农艺系。在校期间,黄质夫结识了陶行知、陈鹤琴这样一群与他一样有志于教育救国的良师益友,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深以为然,立志要办乡村教育以救穷,培育大批“既有知识又能实干的乡村教师”,以唤醒后知之民众。年,黄质夫毕业后,即到苏北高邮市界首镇创办界首乡村师范学校,这是全国最早兴办的五所乡村师范学校之一,从此黄质夫开始了献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的生涯。左图:国立东南大学校门右图:《国立东南大学一览》载农科三年级学生黄同义(质夫)信息年,江苏省立第四师范栖霞乡村分校并入江苏省立南京中学,黄质夫出任栖霞乡村师范科主任,继续探索乡村教育的新路。同年,陶行知在南京北郊创办了著名的晓庄师范,而黄质夫则主持栖霞乡村师范于栖霞,主张“教、学、做合一”“教育与劳动结合”。二人旨趣相近,故世之称道晓庄者,亦必称栖霞。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现南京市栖霞中学)黄质夫调任栖霞乡村师范学校之初,屋破墙颓,荒草塞途。他随即组织师生参加盖房、修路、植树、开辟生产园地,自己动手建设学校。他带头苦干实干,去江边运木料,和师生一起修筑道路,抬土、运石、拉石磙压土等都是顶班作业,双肩压肿了也不休息。在改善办学物质条件的同时,他更注重学校“软件”的建设,选聘优秀教师,修订教学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实行严格训练,努力探索乡村教育的新路。经过数年苦心经营,栖霞乡村师范学校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教室、礼堂、自然科学馆、农业研究室、理化器械室、图书馆、师生宿舍等均初具规模。教师队伍人才济济,聘请的教师均为著名教育家和学者。学校设有学习基地,有农场、林场、各种工场。学生们参加农事、园艺、饲养、建筑、缝纫等生产劳动,手脑并用,增长才干。学校还举办各种社会事业,为乡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如举办民众学校,组织农民读书识字;举办民众茶社,提倡正当娱乐,指导休闲生活;成立农友社,研讨、改进农事,提倡植树栽桑,介绍农业技术,推广优良品种等;医院、产院,免费为乡民诊治。南京市栖霞中学黄质夫先生雕像由于学校办得出色,许多著名人士如梁漱溟、黄炎培、马寅初、陶行知、郭秉文、陈立夫等相继到那里考察、演讲,全国各地不少学校、教育机构派人前去参观。年9月,黄质夫被任命为贵州省立贵阳乡村师范学校校长。他为建设学校、开拓边疆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力。黄质夫办学力主“在做中学,学中做”“手脑并用,学用结合”。他主张培养能工能农、能文能武的人才,扎根农村,切实为乡村教育服务,正如贵州师范校歌所言:“救千百万人的穷,化千百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对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旧教育,黄质夫则力诋其非。他说:“旧教育之于人也,只读书,不劳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矣。”因此,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实行半工半读制,提出“且耕且读,自给自足”的口号,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其课程设置,除普通师范各科目外,还有社会调查,并根据民族特色,自编乡土教材。一时间,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名师云集,如汪经略、吉长瑞、李绍良、甘逸杰、顾调笙、朱正清等,皆为博学善教者。黄质夫:《国立贵州师范学校生产、劳动、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按建校生活学习之所需,设工厂、农场、林场,下分炊事、木工、理发、筑路、油漆、印刷、缝纫、饲养、园艺、蔬菜等组。几年间,校园内便已牛羊成群,果蔬满园,绿树成荫,而校宇宿舍也是修葺一新,房前房后,百花盛开,空气新鲜,景色宜人。数百师生就读于其间,弦歌之声,响及林泉。国立贵州师范学校校联这样写道:“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弦歌四野,树黔南文化之基。”堪为当时学校盛况的真实写照。黄质夫勇于探索乡村师范办学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具体的、实用的、有成效的办学经验,为中国近代乡村师范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为黄质夫先生题词(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质夫中国乡村教育的先驱绿杨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