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产业融合加速,制度创新成效显著,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04:02
如今的长三角,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高铁总里程突破公里,覆盖区域内90%以上的地级市。很多企业总部和研发在上海,生产制造在安徽,工程师们坐着高铁穿梭往来,已经成为长三角人才流动的新现象。
上海昭瑞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润涵:现在有了高铁基本上通勤4个小时,可以当天坐个来回。
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连通,促进了人才区域间的快速流动。而随着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相继出台,上海安徽建立起科创合作机制,短短一年多,皖北小城界首就有了2个院士工作站和6个院士科研中心,带动当地一批产业集群加快提档升级。
安徽省界首市副市长屈凯:让上海顶尖的智力资源同安徽的制造业优势有机结合,这样的深度融合,只有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引领下,才能更好地实现。
重大战略频频落地,重大项目密集布局,为长三角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前不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获批,这是继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之后,又一个落地长三角的国家重大战略。去年以来,半导体芯片、车联网、关键战略材料等一批国家级项目落子江苏。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9%,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4.6%,对全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1%。
跨区域水系治理过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太浦河流经苏、浙、沪两省一市,按照“不破行*隶属、打破行*边界”的改革思路,江苏省出台了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七项举措,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上海青浦实行联合河长制,实现了“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监管执法统一”,原来的“各管一段”变成了“合力治污”。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副局长王春凤:原来是根据行*区划各管各的,所以也很难管,现在有了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机制,我们通过联合巡河、联合保洁、联合执法,有效破解了之前协调难的问题。
生态环境加速改善。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35微克/每立方米,比5年前下降了30%多。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三类水质及以上比例超过90%。
浙江嘉善县姚庄镇摄影爱好者郁彩明:我们这里生态越来越好了,各种各样的鸟,以前没有的,都到这里来了。
如今,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一张蓝图管全域”,国内首份跨省域共同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草案已经完成,即将公布;“一个标准管准入”,投资核准目录和产业准入标准实现统一,职业资格、技术职称互准互认;医保异地结算,跨省公交出行,老百姓切实感受一体化发展的好处与便利。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任、上海市发改委主任华源:下一步,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对示范区要建成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的嘱托,力争在年内再形成35项左右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同时,重点打造一批重大项目,让这些重大项目成为一体化制度创新最为生动的实践案例和应用场景。
(总台央视记者吴昊子国何盈陈蓉安徽台江苏台浙江台上海台)
(编辑何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