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话说广西全州历史上圩市的千年变迁 [复制链接]

1#

圩市,南方一些地区称集市,北方一些地方称赶集。圩市规模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标志,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的地方志对此往往都有记载,但不同时代的地方志对此的记载并不一致。广西全州历史上的圩市,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有一个由小到大,由少变多的过程,随着繁荣程度的不同,有的变成了普通的村落,有的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化不大,有的则发展成为圩镇。根据地方繁荣程度与人口多少的不同,有些地方在三、六、九设圩日,也有在二、五、八设圩日,也有些地方设有日日圩。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石塘、黄沙河、庙头为天天圩,其余分别以农历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为圩日。


  当代全州地方志记载境内有圩市最早的时间在宋代,主要有三处,一处是境内的州城,另两处是今文桥镇的周家圩与石塘镇的石塘圩。石塘圩自此开始繁荣,并成为县城外的最大圩镇。周家圩也繁荣了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到清朝末年,则已经不列入境内的12处圩市了,周家圩的繁荣到衰落,对小编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小编为寻找周家圩的地理位置,都花了不少时间,可见它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周家圩来源于周姓,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县内地名志记载:周姓,元初从门口全迁来。因全村姓周,村中古时设过圩场,故名。看来,地名志与地方志的记载是有点矛盾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与经济的繁荣,清康熙年间境内圩市继续增加,共有11处,新增加有5个圩:宜湘圩(今庙头镇)、罗溪圩、桥渡圩(今龙水镇境内)、寨圩(今才湾镇内)、咸水街(今咸水乡老街)。罗溪圩在哪里?现全州境内找不到,当时资源县主要部分属于全州的西延。今资源县梅溪镇梅溪村有上罗溪、中罗溪、下罗溪,这三个罗溪又分许多小屯,小编怀疑当年的全州的罗溪圩就是指这里。但资源地方志却这样说:资源县由于民间商品交换极少,群众已习惯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千百年来未能形成集市贸易。看来,这个罗溪圩究竟在何处还是一个疑问。清末至民国,罗溪圩在全州地方志不见记载。

寨圩


  在康乾盛世的乾隆年间,全州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向好,境内圩市增至到14处,新增有:文桥圩(今文桥镇政府所在地)、黄沙河圩、麻子渡(今凤凰镇境内)。清同治还设有炭圩牛市(今庙头镇黄土井)。
  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经济不景气,境内圩市有新增的,也有退出历史舞台的,境内圩市总数有所减少,只有12处:县城东、西门两处、庙头、黄沙河、寨圩、石塘农产品市场、猪牛专业市场、凤凰嘴、麻市、咸水街、太平(今安和境内)、龙水。


  民国时期境内圩市新增很多:如今安和镇的大塘、鳌鱼洲和两河圩。其中,鳌鱼洲和两河圩分别发展成为安和镇与两河镇。另外,县内在万板桥、紫岭也有圩市。而位于县城南24公里的石塘圩,是县内第一大市场,是县城南部陆路交通的枢纽。位于县城南25公里的绍水圩因交通方便,形成自然圩场,并成为县内农村第二大圩场。年区政府机关移居于此,正式成立绍水圩。位于县城北36公里的庙头圩,实际上在明、清时期早有圩场。民国时期圩市贸易更加兴旺,素有“上界首下庙头”之称。以上只是县内主要的圩市,有些有一定规模的自然圩,但影响过小,未被地方志记入县志圩市应该是有一些的。

圩市的发展与变迁,是社会向前发展的一个缩影。欢迎留言,期待你也能说一说圩市的事。

蒋廷松

舜帝南巡的终极之地在广西

小小的龚老师,火热的奉献心——记全州建设完小龚桂香老师

一红军临死时送给全州百姓一把战刀!这家人四代信守对红军的承诺

牺牲在全州没人知道其家乡的那位团长,红六军团后人捐款为他立碑

大碧头云中石寨:瑶民起义领袖杨再兴的古战要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