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镇的兴起及其街道布局(上)
卢保东
一、刘兴镇的兴起
刘兴镇位于界首城颍河南岸,抗日战争初期,这里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以农业为主,是一个地道的偏僻村落,仅在每年的正月二十九日古庙会上,显得有点生机,平时只是在靠颍河岸渡口的小街道旁有几家小商店,经营些盐粮和日常用品,被称为“以农为主,数间茅舍”。
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凭借飞机大炮等现代化武器,强行霸占了我国的大好河山,津浦、陇海等铁路沿线的徐州、蚌埠、商丘、开封相继沦陷,日军不可一世,到处烧杀抢掠,国家大片土地落入强盗手里。在这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蒋介石不是积极抗日,而是采取消极退让、不抵抗*策,还丧心病狂地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一时平原地带黄水泛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活,难民们纷纷离乡背井,逃避黄泛区和沦陷区。年,蒋介石借“收复失地、重建家园”的招牌,喊出对沦陷区要“战”,对动乱区要“治”的口号,先后调集了四十多万嫡系部队,进驻鲁苏豫皖边区,地处豫皖交界的刘兴、界首、皂庙三镇,虽远离铁路,但水运却四通八达,连淮水、通蚌埠、达漯河、去南阳,联接两省三县,成了国民*官兵麋集的避风港。沈丘驻军何柱国,临泉驻军汤思伯、陈大庆、韩德勤,太和驻军王仲廉、倪耀祖、徐良、霍守义,阜阳驻军李仙洲,还有山东、江苏军*机关以及形形色色的挺进队,训练班、戴笠的军统、陈立夫的中统特务机关,都把眼光盯在了这个“一棍打两省、鸡鸣听三县”而又有利可图的三镇上。他们从经济利益出发,看出津浦、陇海铁路交通断绝后,内地陕甘川滇等省区来自沪、宁、蚌、商等地所需日常用品无路可走,而三镇有颍河水运之便,又距沪、宁、蚌、商较近,可成为进入内地的重要通道。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军*商勾结一起,相互利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把沪、宁、蚌、商等地的日用品沿水路运至刘兴、界首、皂庙三镇,然后利用各种渠道倒卖给内地,从中牟取暴利。年,何柱国首先占领有利地形,在界首设警备司令部,由副军长安俊才担任警备司令,统管三镇的商会、警察局、镇公所全部事务,把权力控制在军界之手。由于水路满足不了所需,军界又插手开辟了界首至怀远等地的陆上运输线,扩大了商贸货物的交往,促进了市场的繁荣。日本侵略军在不断扩张,继续推行“三光”*策,沦陷区的灾民,包括大量的商人、知识分子、民间艺人、三教九流、官僚恶棍、黑道集团陆续向三镇拥来。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刘兴、界首、皂庙三镇,两三年间,商贾云集,人口剧增,商行爆满,烟馆林立,书寓兴旺,*风盛行,戏园活跃,寺庙热闹,车如径线,船似穿梭,客商南来北往,货物水运陆行,灯火彻夜通明,人声鼎沸不断,三镇快速发展,形成了“小上海”。
颍河南岸为刘兴镇
抗日战争初期,刘兴镇只经营一些搬运业、牲畜业和少量商业,随着“小上海”整体经济的发展,粮、盐、银、五金、车业以及工业也迅速兴旺起来。当时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的司令部就建在临泉县,刘兴镇归临泉所辖,在三镇快速发展中占有一定优势,有些商业虽不如界首镇,而运输业、工业、印刷业、牲畜业却突飞猛进,粮业、饮食业、教育、医药、文化娱乐、宗教活动等亦不落后。到年,刘兴镇相继建起了20多条商业街,各种商业经营者家,其中:食粮行36家,盐业12家,杂货业15家,五金业8家,纸烟业3家,西药业6家,旅馆业3家,饭馆业4家,中药业8家,食油业5家,车业2家,成衣业4家,牲畜业16家,运输业11家,浴业1家,鞋业2家,铁器业3家,同时还设立了9家医院和医疗诊所,3家书寓,建起5座戏院,6座寺庙;建立了公立小学和儿童福利院;设立了镇公所和商会;成立了警察局和督察处,镇公所33人,除镇长、副镇长外,还有警卫班10人,镇丁10人,财会、秘书、伙夫、马夫若干人,镇辖八保80甲,住人口多人,流动人口近十万人;商会下设车业、牲畜业,盐业、银业,运输业、粮业,五金业等公会,此外尚有刘兴、界首,皂庙三镇西医公会,三镇书寓公会,三镇旅业公会,三镇浴业公会,相继建起了巻烟厂、酒精厂、铁工厂、针织厂、印剧厂,印染厂,并筹建了颍川日报社,建立了汽车站,开通了界首至漯河、界首至洛阳、界首至南阳等长途汽车业务,当时的刘兴镇,运输业在三镇举足轻重,占有相当的位置。
二、刘兴镇商业街道布局
随着两岸商业的交往,东西贯穿的颍河上开辟了一、二、三、四、五、六渡口和交通渡口、博爱渡口、和平渡口等10个渡口,各渡口有固定的船民和搬运工,昼夜接送南来北往客商,较为热闱的渡口有板船60—70只,一般渡口30—40只,经商的货船、火轮每日在河面上排十几里之遥,沿一至四渡口到颍河南岸,就直接进入刘兴镇20多条繁华热闹的商业街。
现把全镇当时街道布局和主要商行,工厂、书寓、庙宇、戏园设置等介绍于后。
北裕民路北起二渡口,南至东、西卫民街十字路口,与南裕民路南北呼应,街道为砂礓路面,两缘砌砖,宽度可并排行驶两辆汽车,是刘兴主要街道之一,也是商业旺铺。较大的商业行有德源、同泰、运昌、和记、德泰等四十多家,被当时群众广为流传的有“丁家的地,申家的烟,段记杂货铺好几间;卢氏麻油走天下,广和堂药店响满天;义秦祥粮食卖不尽,赵家鞋铺任君选;曹姓成衣也不赖,德源的货物堆满山”,此外,还有中医诊所聚德堂,儒医王文达主治;成德堂,儒医曹成德主治;益寿堂,世医刘士偿主治。路中段东隅有一大型当铺院,座东朝西,生意兴隆,后当铺老板不知何故离开刘兴,当铺关闭。国民*在刘兴镇设立督察处,何柱国部高参王仲民为第一任处长,当铺被督察处办公占用。当铺院北有一私办学堂,学生30多人,私塾先生是赵栋臣,路南首临十字街口西北隅,有一座大门朝北的庙字,称倒座灶君堂,庙内供奉灶君神像,庙内有一眼深水砖井,清澈透底,永不干涸。安徽省在刘兴镇设警察分局,庙宇改为警察分局办公地,分局长樊*俭,东北沈阳人。
卜汉生警察证照,合肥豆晓石提供资料照片
分局所属警员20多人,后改称刘兴镇警察局,卜汉生曾任局长。警察局设巡警、巡管、户籍警、交通警等,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城市交通管理和街道卫生,并设有拘留室,随时可拘押人犯,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年临泉县商会在刘兴镇设刘兴镇分会事务所,戴偕五任主委。年,改组成立刘兴镇商会,戴偕五担任会长,商会办公地点设在庙宇内,和警察局同一办公地点。解放后,该庙宇曾作为卫民派出所办公地点和警员住址,年建裕民大桥开辟街道,该房屋拆除。街北首有一水门楼,水门楼旁建一祖师阁,上供祖师爷,下有拱形门可通小水门至河下。该建筑早已拆除。
南裕民路北起东、西卫民街十字路口,南至南关。该路有王国昌粮行、曹国荣油行、荣华亭大昌漆店、陈家木匠铺等商行和手工作坊。年后,在何柱国总部直接筹办下,颍川日报社正式成立,社址在路南首街西陈青山宅院。组办成员从阜阳购回机器,请来印刷技工,夏末开机印刷,报社经理卢云阁,社长董天华、总编蔡衡溪,共有职员30多人。《颍川日报》重点刊登国内外和本市的各种动态,抄收中央通讯社电讯,并联络华北社、复兴社、重建社及成都、重庆、桂林等全国各地信息,进行转登;收取中央社转播的英、美、俄、法,德、日等国际消息,在本报摘录;本地的军事、*治、教育、农工商等消息则专门有通讯记者进行大幅度报道,也刊登一些广告信息。何柱国很关心和支持《颍川日报》,不但经常过问出版发行事宜,还亲自调查研究撰写《对于黄河除害兴利标本兼治的提议》文章,发表在《颍川日报》上。由于*治色彩浓厚,也很畅销,印刷初期,日发行量份,逐渐增至份。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何柱国部队移防,该报社解体。裕民工厂也在此路投建,是当时生产土纹布为数不多的厂家,采用较为先进机织术,所生产的纹布,风行安徽、河南诸省,预购者络绎不绝。
交通街北起交通渡口,南至菜市街。此街不仅有商行,店铺等,还建有裕池、剧院、汽车站和诸多作坊,街北首由商会长戴偕五出面集资建一戏园,年筹建,先是席棚搭成,后改为草木结构,池座有长凳30排,前有茶板,座位50元,站票10元,茶资10元。有易俗社戏班长期在此演出,被称为易俗社戏园,年改为第一舞台,名演员雪兰芳,长葛人,饰青衣、花旦,拿手戏《三休梨花》,《困雪山》;孙金凤,开封人,饰青衣、花旦,拿手戏《抱琵琶》、《香囊记》;刘美英,遂平人,饰小生,拿手戏《南阳关》、《沙滩》;王金楼,汝州人,饰红脸,拿手戏《申包胥挂帅》、《收武汉》;田岫玲,开封人,饰青衣;万里云等经常在此演出,观众每天爆满。汽车站建在街西和西门之间,站内汽车常来常往,无定额,汽车开驶无定期,开驶前一日即公布,乘客先至汽车站登记,预缴登记费80元,购票时扣作车票费。因这里是平津难民入内地之通道,汽车每次开车,拥满难民。乘车的旅客,卖东西的商贩、讨饭要钱的乞丐、搬运行李的装卸工,还有小偷、流氓、浪人等在车站混作一团,虽有一纸规定,先老弱病残后妇女,再男子,但实际乘车时,仍是人满为患,强者为王。汽车站站长由一姓雷的担任。汽车票价分酒精车和木炭车两种,去漯河酒精车元,木炭车元,乘客每人准带行李15公斤,25公斤购半票,50公斤购整票。如去洛阳需三日路程,第一日到漯河,第二日到叶县,第三日到洛阳,因战事频繁,道路失修后汽车不通行。街中段东首,建有浴池,号第一泉,规模较大,设备上等,正堂是上下两层木制楼房,院内有东西两厢房,可容纳多人,不但座位清雅、池水干净,还开展搓背、洗头、修脚、按摩等业务。浴池老板是戴树桐。与第一泉紧邻的曹家肥皂作坊,利用当地牛油原料,从外地购入皮油和添加剂,聘请技术老师加工肥皂,日产2—3箱成品。曹家对门是戴家纸作坊,加工废纸破布,生产毛边卷炮纸,街南首建一简易戏园,座北朝南,戏园外围土墙一圈,大门向西,观台箔围席盖,土台木凳,郭立仙、蒋华池等在此经常演出,设备虽不如第一舞台,但票价较低,观众照样满员,演出剧目有《高文举中状元》)、《卷席筒》等,该戏园年拆除。街北首路西建一华佗庙,建筑一般,香火不盛,解放前拆除。
北新街北起三渡口,南至西卫民丁字路口,现改为北新兴街。此设街有众多客栈、旅社、诊所及加工作坊。高家的鞋厂,生产皮鞋、皮靴、布鞋及各类棉鞋,样式别致,经久耐用,誉满平原大地。新生活旅社、大同旅社、德安旅社,都有一定规模,设备齐全,铺位高档、房间有40、50、65元之分,茶水费另加10元,接持的大都是经商客人和差旅军*人员,本镇较大的医疗机构保康诊所设在北新街,私立武昌医专毕业生王德宣为主治医师,有病房一间,床位二张。王医师撞长西医内外科,接触的病例除一些常见病外,还有梅*、淋病、皮肤病、黑热病、疟疾、天花、麻疹等,这些由于社会黑暗而流传的病例,当时的医疗水平是无法控制和根治的,性病患者多是愈后不良,遗憾终身。北新街董姓的木刻技艺享誉三镇,多用于房屋、庙字、家俱的装饰,也是室内装饰艺术品。尹华山织厂,生产线袜,经久耐用,订货者每日不断,厂房不断扩展,仍不能满足市场所需。
待续……
资料来源:《小上海岁月》
界首市*协编印
黄山书社,年11月第一版
文字录入:柴进
本文作者卢保东先生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