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讯安徽省第十一次*代会正在召开,省委报告全面描绘了安徽为了五年的宏伟蓝图和前进方向。其中,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我省“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安徽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和成果转化……对此,*代表们各抒己见,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建议支招。
任萍萍:为创新人才提供发挥才华的舞台
“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大家看到合肥近年来科技创新迎来了新突破,因为合肥是一个‘养人’的地方。”安徽省*代表、科大讯飞*委副书记、副总裁任萍萍说,10月29日下午,郑栅洁同志来到合肥市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省委报告,强调了要提高创新驱动力,要让更多优秀毕业生留在安徽,吸引更多人才来安徽创业,“这让我们作为普通的科技从业者,也感到非常鼓舞。”
任萍萍说,科大讯飞作为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军者之一,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努力推动源头创新和产业发展,在省市区各级*委*府的支持下,逐渐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听见花开的声音”。而讯飞也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打造开放平台,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创新创业的时代洪流中来。“在刚刚举行的科大讯飞全球开发者节上,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团队数从万增加到万,A.I.开发者大赛参赛团队从多支增加到支,其中40%来自新一线城市,87%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任萍萍说,通过平台的打造和产业生态的建设,科大讯飞正在凝聚和培育更多的年轻人才和创新力量。
“在我看来,要吸引人才,关键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才能的舞台,以及持续学习的平台,并为他们解决生活配套等后顾之忧。”任萍萍说,当前,安徽正在强化人才强省、科技强省建设,相信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安徽创新创业。“对我自己来说,也会在‘人工智能+脑科学’‘人工智能+教育’等领域继续努力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为创新安徽贡献自己的力量。”
曾锐:创新要“接地气”创新不是“单打独斗”
安徽省*代表、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公司*委委员曾锐说,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全省实现“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首先要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创新要接地气。”曾锐以自己的工作举例,我们在确定研发方向的时候,没有盲从欧美经验,而是发现国内通航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行业应用上,所以我们开发了可以用于森林防火、航拍航摄,环境监控、长江巡逻等方面的飞机产品,市场反映良好。
资料图片。
曾锐认为,创新一定要立足在自主可控基础上。“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不能完全依赖国外和市场,以免让人‘卡脖子’。”此外,在曾锐看来,科技创新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多个单位、甚至跨地区多方协作才能完成。“我们公司这几年在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支持下,打造创新平台,吸引了包括院士、海归博士在内等高端人才,一起开展协同创新。希望今后我省相关行业单位更加齐心协力,打造出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周雷:当创新“开路先锋”建设世界级“量子中心”
“听了报告后,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充满了自豪感和自信心。”安徽省*代表、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周雷说,过去五年,安徽量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还取得了墨子号、九章、祖冲之号等一大批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国盾、国仪、本源等量子企业也快速成长,“作为一名量子科技战线的*员工作者参与其中,我深感自豪。”
资料图片。
报告指出,安徽要发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先发优势,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对此,周雷表示,创新发展驱动未来增长,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勇担新使命、勇当开拓者,推动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的强大动能。
“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继续致力于量子科技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勇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为打造量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量子中心’贡献力量。”对于安徽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周雷信心百倍。
何逢阳:走创新之路助力皖北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代表、界首市委书记何逢阳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会充分学习、领会大会的精神,把省委的科学决策,变成基层的实际行动。何逢阳说,在“十四五”发展过程中,将继续把创新作为主攻的方向,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努力在皖北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界首市创新力量显著增强。五年来,该市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7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同时,界首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2人和国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12家、产业创新团队22家,获评省人才强县先进典型。此外,界首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46件,获评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上榜“中国创新百强县”。
相关新闻
专家支招
翁清雄: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翁清雄看来,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加强和促进“四业”融合。也就是要建立起产业、专业、就业、创业之间的联动机制。比如,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要更好地服务和支撑当地的产业发展;地方的经济产业和发展又要反过来驱动科技创新,为创新提供动能。
吸引和保留顶尖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吸引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引擎,可以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每年新入学到科大读书的学子有1万人以上,完全可以设置更丰厚的奖学金吸引各地最优秀的人才汇聚于安徽。”
此外,他还表示在安徽建设长三角最大的学术会议交流中心是有必要的,可以让全世界的在读学生尤其是硕博研究生汇聚到安徽开展学术交流。他建议把这个学术会议交流中心设在安巢经济开发区。“巢湖生态环境优美,我们要让人才来了就不想走。”
汪兴福:催生更多的从“0到1”
省委*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汪兴福表示,创新是安徽最鲜明特点和最闪亮名片。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是安徽“十四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具体来说,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加强基础研究,催生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揭榜挂帅”“竞争赛马”等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增强制度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增强产业创新能力。集聚优化市场资源,加快形成“新产业+新基建”产业发展新模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叶晓余康生见习记者于源绮
编辑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