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激荡的淮海战役中,有一个奇特的战例往往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由开国中将张国华率领的豫皖苏军区部队有如天降神兵,巧借西风完成制胜抄截,及时赶到阜阳渡口一线,破坏了黄维兵团强渡颖河的计划,为我军最终歼灭该兵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被誉为“军神”的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那是在年11月下旬,李延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为了解救黄维,采取“南北对进”的策略,企图破解解放军的围攻。
中野司令员刘伯承见招拆招,决定派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率部驰援宿(怀)前线,在洪河一线对黄维兵团形成堵截。
张国华接到命令后,立即从商丘以东出发,经过五天的急行军之后,终于如期进抵洪河沿岸。
没想到正在张国华紧张地部署作战时,刘伯承突然发来急电,要张国华马上前往中野指挥部,听取新的作战指示。
张国华不敢怠慢,立即打马在夜色中飞奔而去,随行的只有一名警卫员。
没想到走到半路上,刘伯承却坐着一辆吉普车来找张国华了。
56岁的刘伯承身体状态本来就不好,为何深夜亲自赶来?张国华暗暗心惊,一定是司令员发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刘伯承见到张国华之后,却并没有急于发号施令,而是亲切地握着他的手问:“你们这一路辛苦了,接下来阻击黄维,有没有把握?”
“报告司令员,”张国华朗声答道,“黄维正窜向宿县,我们的部队已在沿途将桥梁、道路悉数破坏,渡船全部撤走,并遵照您的指令,派二十旅堵在洪河沿岸,决不让黄维过洪河!”
刘伯承点了点头说:“那你晓得我为什么来找你吗?”
“莫非出现了什么紧急情况?”张国华疑惑地问道。
“确实有情况,你们的部署有个很大的漏洞!”
张国华大吃一惊,连忙问道:“什么漏洞?请司令员指示!”
“黄维可能远比你们想象的要狡猾,特别是在行军路线的选择上,”刘伯承盯着张国华说道,“你有没有想到,你们在洪河重兵布防,真的能等来黄维吗?”
“啊?”张国华身上直冒冷汗,“司令员的意思是,黄维会绕开洪河,向颖河对岸直插过去?”
刘伯承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给张国华分析起情况来:“黄维这个人虽然实际作战经验并不算丰富,但他在军事理论方面还是懂得不少,手下还有很多谋士,尤其是他曾在豫西吃了不少亏,一定会特别注意用兵之道。”
张国华开始懊恼起来,觉得之前的确把问题想简单了。但他有很强的调整能力,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负面情绪,而是立即把精力集中在重新对形势进行分析上。
他干脆把身子蹲了下来,用一截细树枝在地上画起了路线图,边画边分析:“如果黄维直插颖河,那么我们的二十旅在洪河的防线就形同虚设了。但如果现在调整部署,对颖河一线去堵截黄维兵团。那么从地图上看,我们要走里的弓背路,而黄维兵团走的是里的弓弦路。除非出现奇迹,我们就不可能追得上。一旦落在敌人后面,那我们阻击黄维的计划就等于完全落空了……”
张国华的眉头越拧越紧,一阵凉风吹来,他冷得有些发抖。
刘伯承反倒一脸轻松地问道:“国华同志,我问你,现在吹的是什么风?”
张国华愣住了,想了想说:“是西风,司令员为什么问这个?”
“国华同志,两军交战要全盘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人和、地利、天时……”刘伯承像是在故意启发张国华,“就拿天时来说,现在刮起了西风,而且据我今夜对气象的观察,风向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至少在一两天同不会变。你仔细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
张国华瞪大了眼睛,盯着黑沉沉的夜空,又看了看不远处一条小河边被风吹得由西向东摇摆的几棵小树,突然眼前一亮,脱口而出:“您说的是走水路,顺风而行?”
“哈哈哈……”刘伯承发出了爽朗的笑声:“你的脑筋总算转过弯来了!”
张国华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西风劲吹,天助我也!幸亏司令员点拨,否则就误了大事!”
接下来,刘伯承向张国华面授机宜,命令他立即赶到界首,在地方*组织的帮助下,紧急调拨船只、船工,全力把豫皖苏阻截部队经水路运往阜阳一线,设置堵截黄维的钢铁防线。
从当夜到次日,一直是西风劲吹,豫皖苏部队所乘坐的船只顺风顺水,终于抢在黄维兵团之前赶到了阜阳一线,完成了扭转局势的制胜抄截!
这时张国华终于长吁了一口气,心中默默感叹:“军神就是军神!古有诸葛孔明夜观天象,蜀吴联军借东风火烧赤壁大败曹军;今有刘司令员夜观天象,我军借西风轻舟疾进堵截黄维!刘司令员真是神机妙算,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接下来,张国华又按照刘伯承的指示,指挥豫皖苏部队对黄维兵团以阻截和诱敌深入为主,消耗其精力、磨灭其锐气,在我军主力攻取宿县之前,决不跟敌人决战。
可以说,豫皖苏部队对于黄维兵团最终被我军全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军史上这个巧借西风作战的奇特战例,也让张国华对刘伯承的军事指挥能力终生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