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14年,146200毫升,他用超过自身体
TUhjnbcbe - 2023/3/20 21:25:00

年11月2日,阜阳一户不起眼的房屋里,50岁的王振学亲了亲熟睡中的小外孙女,便提起行李,和妻子动身前往合肥。

前往省城,不购物、不旅游,只为给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送一样东西——造血干细胞。

王振学不知道这位陌生人姓甚名谁,家住何处,甚至是男是女,他只知道,这个人正等着他的造血干细胞救命。

而除了这一次捐献,在此前14年间,王振学已献血毫升,总重量超过他自身体重的两倍!

为了救人,我等了7年

时光倒回年7月某一天。认真工作一整天的王振学下班回家,在马路边,他经历了影响他一生的一分钟。

那天的路边,播放了一部无偿献血的宣传片。

这一分多钟的宣传短片让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活了小半辈子的他,这时才知道,原来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

这一分多钟,促使他在年7月11日进行第一次无偿献血,然后,一发不可收拾。

从年至年,14年来王振学累计机采血小板个治疗量和部分全血,共计捐献14.62万毫升,献血量比自己的体重两倍还多。

这些鲜血,正常情况下可以救治人左右,令他先后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银奖”“金奖”。

年,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从那天起,他等了7年,7年间坚持锻炼,每天徒步15公里,只为了可以随时救人。

时间终于到了年8月14日,本是普通的工作日,却是某个不知名人士的希望日。

那天,王振学接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阜阳工作站的电话,从电话中,他得知他的血样数据与一名重症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

在非血缘关系中,最终能与白血病患者完成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低,仅为几千分之一甚至几万分之一。

“不用考虑,我同意捐献。捐献时间,我听你们的安排。”王振学立即回复道。

为了这一天,王振学已经等了余天。

他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妻子,说:“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让我碰到了。”

十四年,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王振学是上海铁路局阜阳工务段的一名员工,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员”“最美阜工人”等光荣称号,还获得路局“先进工作者”和路局十佳“道德模范”光荣称号。

他的这些荣誉,可不是浪得虚名。

比如说“道德模范”吧。

王振学14年的献血经历,以及他为造血干细胞捐献所做的努力,引发阜阳工务段两千名职工的共鸣。平时不吭不响的王振学成了单位的“明星”。

在王振学的带领下,他的亲人、同事、朋友先后有近百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

在他带动的人群中,高运扑和李亭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的荣誉,这与他先后4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的荣誉相得益彰。

更有年2月,阜阳工务段10名职工远赴千里之外的上海献血救工友的事迹。此事迹被《中国青年报》报道,多家媒体广为转载。

王振学说:“独木不成林,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带动周围的人加入进来,那有多少家庭多少人获得幸福?多好的一件事,我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万白血病患者,个累计捐献数

11月7日11点59分,历时三个多小时,王振学终于完成的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提取,安徽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装进药箱,随后将乘飞机送往目的地。

按照“双盲”的保密原则,对方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但我们知道,在远方,另一个人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安徽省红十字会曹芦松秘书长到现场看望慰问,对王振学说:“你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周围的人,一个人的爱心故事引发一群人的爱心义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欢迎你加入到我们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也希望你为红十字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王振学表示,他回到工作单位后要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

“这次捐献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升华,让我知道我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其实,安徽阜阳哪止一位王振学呢?在他之前,从徐宁开始,阜阳市已有五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第六位。

“年6月14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安徽分库阜阳工作站正式启用,我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虽然只开展两年,但入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达人,实现捐献6例,走在了全省前列。”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德杰说。

在以前,很多人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误以为是抽骨髓,所以很多人对这项工作存在误解。

其实,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是把骨髓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中,抽取血液,再进行分离,然后再把血液输回身体。

而造血干细胞也是再生资源,捐献完以后还会再生,对捐献者的身体没有害处。

近年来,在各地*府的支持下,红十字会组织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有效提升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晓率。

这一点,界首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相治龙体会颇深。

10个多月来,他奔波于各个乡镇街道之间,主要工作就是招募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他说:“资料库多一名志愿者,患者的生命就多一份希望。”

相治龙的这份紧迫感来自任职后的一次培训,从中他得知我国每年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很多人因找不到合适配型的捐献者,只能面临死亡。

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有万左右的白血病患者,而每年更是以3—4万的速度增长,大部分患者经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是能够治愈的。

截至年底,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累计库容量为万,累计捐献数只有人。

万白血病患者,个累计捐献数,中间相差的缺口,是一个个求生不得的患者的求救声,是一个个破碎家庭的哭喊声,是无数不明真相的人们的沉默。

相治龙面对这样一组数据,再想一想当时界首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尚未起步的工作情况,他觉得,他不能再沉默。

为此,相治龙与同事每周跟随采血车下乡宣传,定期为*员干部们讲课,上街头散发传单。

在他们的努力下,目前界首市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近例,总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用热血浇灌生命之花

“从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徐宁到王振学,都实现了捐献,兑现了承诺,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阜阳好人的道德光芒。”李德杰说,这主要源于阜阳独特的颍淮文化,孕育出好人因子。“重信守诺、仁爱奉献等朴素的思想深深植根于阜阳这片沃土。”

正是因为广大志愿者的无私奉献,阜阳市、安徽省、全中国的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和遗体器官捐献才取得今天的成绩。

据李德杰介绍,“三献”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无偿献血是第一步。

去年,单阜阳市的无偿献血就达6万余人次,采血量达21吨,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

6万余人次,21吨采血量,%临床用血,为阜阳赢得的,是第八次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光荣称号。

无偿献血不仅为阜阳培养了庞大的志愿者队伍,还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目前,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志愿参与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学生越来越多,并成为阜阳的“应急血库”。

其实,哪止阜阳市呢!

年,安徽省有48.1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达到78.8万单位,相当于.6吨,千人口献血率为1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5/千人口;

云南无偿献血40.78万人次,采血量达吨;

成都共20.6万人次献血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2位;

……

一个个城市累积起来的,是年,全中国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万,采血总量达到万单位。

这万单位的鲜血,能救多少人呢?谁也不知道。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1万人次,献出的鲜血是滚烫的,救人的心情是热切的。

这1万人次,来自安徽,来自山东,来自广东,来自新疆……来自全中国34个省市自治区。这些五湖四海的血液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

热血传递爱心,

温情流淌心间。

生命之花,

有了热血浇灌,

定会绚丽多彩!

1
查看完整版本: 14年,146200毫升,他用超过自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