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扶贫战士的无悔抉择
TUhjnbcbe - 2023/2/6 10:16:00
中科公益爱心 http://m.39.net/pf/a_6226638.html

4月29日,金寨等9个贫困县摘帽,我省实现了贫困县“清零”的梦想。梦想的开花结果,总是浸透着辛勤的汗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尤其是驻村扶贫干部们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最贫困的地区如一盏盏引路明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生与死:用生命践行承诺,树起一座座丰碑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战争,就会有流血牺牲;是战争,就会有无数个生死瞬间。我省累计有31名干部因扶贫工作献出宝贵生命,以生命践行庄严承诺和铮铮誓言。

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年8月10日,33岁的绩溪县荆州乡*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倒在风雨中,但是他的样子永远留在贫困户的心里。

李夏在村子里,见到大妈大爷叫得亲热,跟叔叔婶婶总是笑脸相迎。村里24户贫困户,李夏一个人就帮扶联系了6户。唠家常、讲*策、算收入、理路子,他们坐同一条板凳,奔同一个目标,真正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爱民如李夏,为民如李夏。忠诚和信仰是具体的、实践的,平常时候看得出来,重要时刻顶得上去,紧要关头豁得出去。

曾翙翔曾任宿州市埇桥区支河乡路湖村扶贫专干,他在村里冒雨抢险救灾,连续奋战12个小时,在帮助受困群众转移途中不幸牺牲。

即使,生命在最绚烂时戛然而止,也无法抹去耀眼夺目的光芒。

3年前,曾翙翔主动请缨,驻村扶贫。一到村里,他便脱掉西装换农装、脱下皮鞋换布鞋,开始为扶贫忙碌起来。

贫困户谢大娘前几年做了胆囊摘除手术,时常感到腹痛。曾翙医院检查、跑前跑后,让没出过远门的谢大娘心里踏实又感动。不仅是谢大娘,村里户贫困户,都是他心连心的“亲戚”。

3间低矮的平房、20多年前的电视机……界首市代桥镇茶棚村*总支委员柳西周家很穷,他帮扶过的贫困户都比他家富裕。

柳西周的老父亲住在四面漏风的瓦房里,想让他帮着申报贫困户,却未曾想被儿子当面拒绝。为此,老人责怪他“不孝”,亲戚骂他“憨”,儿子埋怨他“若不当村干部,我们家就不会这么穷”。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夏、曾翙翔、柳西周、周钢针、康彬、刘扬彧、王亚楠、黄忠诚、胡忠全……一个个倒在扶贫路上的名字,像流星划过天际,用使命担当锻造出璀璨光芒,照亮脱贫攻坚道路的前进方向。

轻与重:把群众看得很重,把自己看得很轻

信仰是一个人的灵*,也是重大抉择的方向。谁轻谁重前能不能“掂量”份量,大风大浪中能不能“挺身”而出,考验的都是信仰和忠诚。

“刘双燕,你去农村一呆就是8年,你到底图个啥?”总有这样的疑问,在刘双燕的耳边不时响起。从年开始驻村扶贫,亳州市税务局刘双燕连续任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批选派第一书记,带领贫困群众迈过一个个贫困关口。

贫困户喊刘双燕“亲闺女”,她却两次痛失自己的亲人,时常独自黯然垂泪。驻村扶贫期间,母亲和爱人先后离世,令刘双燕肝肠寸断。她一边强忍悲痛,一边一往无前,天天脑子里想的、心里装的、手上干的都是怎么样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她把我们看得很重,把自己看得很轻。”利辛县汝集镇朱集村贫困群众周文峰这样评价刘双燕。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她说,习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她不断前行。8年的驻村扶贫,历经一次次轻与重的抉择,她的生命因脱贫攻坚变得更加厚重。

人生要怎么抉择才最有价值?安徽行*学院驻阜阳市颍泉区王寨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徐冬梅,作出和刘双燕一样的抉择。时年55岁的她扎根皖北大地,走访全村所有贫困户,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

徐冬梅常说,她和诗人艾青有着同样的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热爱农村,热爱扶贫,因为她希望农村变得像城市一样美好,因为她渴望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真。

信仰能够照亮的地方,脚步也一定能够到达。正是因为有心怀信仰、脚踏实地的扶贫战士,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如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苦与甜:既有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有意想不到的温暖

迈进贫困户的门槛容易,走进贫困户的心坎不易。

刚到村里,一些贫困户对驻村扶贫干部并不买账,认为他们不过是“镀镀金”“走过场”,不会真心实意为大家办实事。

团省委派驻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大许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永刚,刚到村里就被“浇了一头冷水”。刚到大许村举目所见,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遍地;村干部不团结,做事拖拉;干群关系紧张,常有群众在村委会大吵大闹。

难是一种“常态”,更是一种锻炼。

陈永刚没有情绪低沉,更没有退缩回避,而是义无反顾投身脱贫事业。贫困群众吃饭时的房前屋后、农忙时的田间地头成了他工作的“主战场”。虽然被怼过、被呛过、被拒绝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在他的努力下,大许村成立了6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两处村产业扶贫基地。当年,大许村圆满完成“村出列”任务。

“出列”得益于受累,苦尽甘来并非一句空话。扶贫路上,既有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也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温暖。

省住建厅驻金寨县太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必喜笑称,休假唯一方法就是累倒住院,“五加二、白加黑”的模式早已成为他们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常态。

苦是苦,累是累,但是并不心酸,反而时常会感到温暖和快乐。经常有人偷偷地往他们的住处送菜、送鸡蛋、送板栗。为此,他们还在门口装了监控,想看看是谁在送东西,想方设法把钱送给群众。

两头小猪崽,一碗红烧肉。安徽建工集团驻宿松县趾凤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郑军,自己掏腰包买了两头小猪崽,送给残疾贫困户黄兴旺。过年的时候,黄兴旺托人送给郑军一碗红烧肉,“那是我吃过的最香的土猪肉了。”郑军说。

时间给予最严峻的磨炼,也给予最温暖的回馈。从郁郁葱葱的皖南山区,到辽阔壮观的淮北平原,扶贫战士心里装着贫困的苦,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攻城拔寨,贫困户的日子越来越甜。

大与小:不仅是小家的主心骨,更是贫困户的顶梁柱

“一人去扶贫,全家都扶贫。”他们把贫困户的担子,扛到自己的肩头;把家庭的担子,交给了聚少离多的家人。

淮北师范大学驻宿州市砀山县葛集镇毛雷庄村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春艳,把3个月大的女儿和患有哮喘病、冠心病的老母亲从城里接到村里,老母亲帮她带孩子,祖孙三代一起“扶贫”。

女儿在田间地头慢慢长大,跟李春艳一起走村串户,成为小跟班。村民都非常喜欢她的女儿,喊她“丁小扶”,亲昵地说她是脱贫攻坚队伍中最小的队员。

村里哪里有条沟,哪里有棵树,贫困户家啥情况,扶贫战士们“一门清”。贫困户的事情一件没落下,可自己家里的事却没能照顾上。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驻金寨县金刚台村扶贫工作队员刘志敏母亲患癌去世前,没能在病床边陪伴尽孝。女儿刚满一周岁,只会叫“妈妈”,却喊不出一句“爸爸”。

扶贫队长王德出差,路过儿子的学校,却没有进去看一眼,直接回了村。何正文的爱人有孕在身,却没法在身边悉心照顾,没有陪她去过一次产检。

对于这些,扶贫战士的家人们也理解:他们不仅仅是家里的主心骨,更是贫困户的顶梁柱。面对大家与小家,大爱与小爱,扶贫战士们毅然选择了前者。

“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扶贫的家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对扶贫事业的热爱才是大爱。”何正文的爱人说。

陪孕妻去产检、开一次家长会、和父母一起散步……这些对于寻常人来说最简单的事情,但对于驻村扶贫干部们来说,却是一种奢求,成为一种心愿。

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农村,把更多的照顾给了贫困户。农家田舍,留下了他们长长的身影;深山老林,印着他们深深的足迹;潺潺小溪,流淌着他们的青春年华。

得与失:基层一线锤炼摔打,收获成长的“宽肩膀”

夜深人静时,“80后”李朝阳时常会回想自己的扶贫之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他来说都是风景,有眼泪也有欢乐,有失去也有收获。

一个人能走多远,心的志向决定脚的方向。8年前,原本在省民委工作的李朝阳一头扎进农村,一心扑在扶贫上,慢慢成为扶贫专家。在淮南市杨镇村成功摘掉“后进村”帽子后,他又主动请战到池州市河口村,带领村民种香菇、办扶贫车间、搞黄牛养殖,激活了河口村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李朝阳还记得,第一次到最偏远的石马塘村,村民对他说话夹枪带棒,没给好脸色。因为村里没有通公路,摩托车骑不进来,茶叶也卖不出去。看着交通闭塞、发展落后的现状,李朝阳心里不是滋味,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路修通。

他马不停蹄报项目、酬资金、请专家,一段一段地把路连接起来,终于把“断头路”修通了。

修通了村里的路,也接上了村民心里的路。看到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群众的笑容一天天多起来,村容村貌一天天美起来,李朝阳心里甭提有多敞亮了。无论多苦多累,受多少委屈,都值!

扶贫战士们在基层一线锤炼摔打,在群众中间经风雨、见世面,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对事业发展都是宝贵财富。

庐江县金牛镇山南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董瑞宜,当初去驻村扶贫时,女儿还是幼儿园懵懵懂懂的小朋友,8年过去了,女儿已是亭亭玉立的初中生。

“常期在村,好岗位好机会不会被人抢走?”“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怎么老是待在下面不走?”……面对萦绕耳际的各种声音,董瑞宜始终保持定力,在困难大、矛盾多、环境差的偏远农村,磨砺品质、增长才干,收获真正的成长。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省纪委驻临泉县邢塘街道刘桥村第一书记颜亮亮,刚到村里,村民三天两头拿着材料反映情况,干群关系紧张。接了几个“烫手山芋”,当了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一个难题去解决,一个又一个贫困户去帮扶,颜亮亮慢慢练就“宽肩膀”。

明白人做明白事,颜亮亮不仅要自己带头做明白人,还要教会贫困群众做明白人。村里集体收入有了起色后,实行过贫困户分红,却助长了不劳而获的风气。颜亮亮果断改换工作思路,通过设立公益岗位为贫困户发补贴。

一边解决困难,一边收获成长,把忠诚与信仰书写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火热的实践中,扶贫战士们不负时代、不负人民,闯出一片明媚而蔚蓝的天空。

1
查看完整版本: 扶贫战士的无悔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