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在全国率先开展招投标体制改革,近年来资源集聚效应正持续扩大。近日,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截至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项目标段多达12万个,总成交金额超过2.4万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亿元,助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集聚:率先展开改革吸引更多优质企业
“以往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需要打印纸质标书,现场解密、上传投标文件。开标室人员聚集、标书‘成山’,开标时间长、效率低。”一位从浙江来合肥投资做项目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现在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上线“云上开标大厅”,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实时参与开标全程,开标时长由1-2小时缩短至10-15分钟,真是省时又省力。
全国范围内合肥市率先开展招投标体制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省市共建、市县一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资源集聚效应持续扩大。截至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项目标段个,总成交金额.48亿元,节约和增值资金.59亿元。
如今,合肥招投标领域正不断扩大“朋友圈”,一大批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开花,轨道交通、引江济淮、环巢湖治理、科学城、中央公园、园博园、大科学装置、中科院量子研究院等项目陆续进场交易。吸引了更多的“央”、“中”字头优质企业参与合肥大建设,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惠企:上半年退还投标保证金15.34亿元
市公管局大力推进“互联网+”“一站式”服务、“一网通”办理。设立7×24小时网上办事大厅、在线客服、交易热线。交易投诉、合同备案等交易服务事项纳入“皖事通办”。项目登记、保证金收退等7个核心事项“一图读懂”。实现服务不间断、不停歇、市场主体“少跑腿”。
同时,为助力全市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公管局不断推出“优惠包”,为企业降本减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取消注册资本、资产总额等规模条件限制,实行保证金收退“T+1”“全程网办”制度等举措,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减少企业资金占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据统计,年上半年,全市共免收保证金超1.5亿元;电子保函平台用户家,已办理电子保函笔,涉及项目个,担保金额超5.1亿元;共退还投标保证金笔15.34亿元,共退还履约保证金笔0.75亿元,保障众多中小企业平等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
扩面:新型交易不断进场优化资源配置
今年以来,合肥积极打造区域综合性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该市场已经具有开放包容、统一规范、智慧便捷的优势,市场内的专家资源、信用资源、市场主体资源等实现共享共用,促进各类公共资源配置效益和效率最大化。
合肥首次统一规范远程异地评标工作规则和技术保障,实现与省外江苏、广东、新疆、湖北、长沙等5地、省内宣城、宣州区、铜陵、六安、滁州、淮北、涡阳等7市(县、区)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基本实现合肥市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真正打破空间物理屏障,做到了交易场所、评标专家等资源共享共用,有效解决基层平台承载力不足、专家“熟面孔”、资深专家缺乏等难题。年上半年,共组织开展远程异地评审91次,其中,省外3次、省内16次(其中长三角城市7次),市内72次。
与此同时,平台覆盖效应不断显现。省属国土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等各类新型业务进场,已有家招标代理机构签订进场交易协议。顺利保障界首市通用机场工程施工、芜申运河、科学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项目交易。
武文静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吴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