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从河南省周口市沿颍河到安徽省界首市,沿途会经过周口市管辖的两个市、县,一个是县级市项城市,另一个是沈丘县。从现有数据看,这两个县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人口、面积等方面相比都差不太多,好像它们的差别只有地名不同。
其实这两个县不只是在这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就连它们的县城也都是分别从现在县城的西方搬过来的,并且搬迁到现址的时间相差不到3年,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双子县”。如果从历史上再细捊捊,两地的纠葛会更多,更“缠绵”,让人不禁啧啧称奇。
从设县时间来看,项城县要比沈丘早的多,在汉朝时候就已有了项县,当然这时它还不叫项城,南朝刘宋时始称项城县,但随后的南北朝其他朝代还均称项县,直到隋朝大业初年(年),项城之名开始固定下来,此时项城县治所在则在今天的沈丘县城的位置。
隋大业八年,只有项城,还没有沈丘
当然前一段文字是把项县、项城县的名字混到一起说的,如果单说项城县正式设置时间,沈丘县却和它差不了多少,隋朝刚建立时,就设置了沈丘县,不过在短时间内又经历了裁撤、复置,等固定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唐中宗神龙年间(公元年),和项城县固定设置下来的时间相差了年,沈丘的县治所在则在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县城。
唐开元时的地图,项城、沈丘都有了
此后两县经历了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虽然中间有细微变化,但无论是县名,还是县治所在都基本不变。
明朝开始后,沈丘迎来了较大的变故,由于战乱百姓外逃,县域呈荒废状态,于是废沈丘县降为沈丘镇。而项城县虽然没有被撤,但由于颍河水患,在明朝建立50多年后的宣德三年(年),把县治从今天的沈丘县城的位置搬迁到了殄寇镇(今秣陵镇)。此后,沈丘县在项城县城搬迁后60多年后的公元年又得到复设,县治则设在了距原县城(今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西北30里的乳香台(今沈丘县老城)。
清代的项城、沈丘
在那之后,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先是沈丘县城在年由今天的沈丘县老城镇迁至今址槐店镇,这里也是项城县于隋朝大业年间初设时的县城位置。后来项城县于年12月也将县城由今天的秣陵镇迁到了今址水寨镇。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项城老城卫星图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沈丘老城图
在历史上的县城搬迁是由于裁撤、水患,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两县县城搬迁则更考虑的应该是发展经济,由于在搬迁之前两个县城离它们的上级市周口较远,交通也不便,于是先后就搬迁到了水运交通发达的颍河岸边,与周口市也通过颍河进行了有效联接,也便于加强管理,可谓是一举数得。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项城新城卫星图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沈丘新城卫星图
就这样,沈丘县城搬到了项城市原来的县治所在,而项城市搬到的地方西侧不远也是历史上的一个古县南顿县的县治所在地,也就是今天的南顿镇。沈丘县最早搬离开的沈丘老城则成为了安徽省临泉县的县城。来来往往、分分合合,世事无常和奇妙莫过于此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南顿镇卫星图
上个世纪70年代时的安徽临泉县城(老沈丘)卫星图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