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阜阳新闻网
近日,市发改委印发《阜阳市“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阜阳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以上。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2万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阜阳市积极实施就业优先*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低于4.5%,由年的3.14%降至年的2.33%。产业、区域、城乡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就业人员占比超过40%,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就业新的增长点;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跟踪帮扶退捕渔民稳定就业,全市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累计帮扶39.27万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就业人员素质显著提升,全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0万,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2万;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2.99万户,年均净增加6.69万户。
让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
《规划》提出,到年,阜阳市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以上,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新就业增长点稳步增加。城乡、区域就业机会差距逐步缩小,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劳动权益保障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更多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人力资源质量大幅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的匹配度明显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全面提升,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52万人;创业创新的*策、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显著改善,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创业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带动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到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5万户;就业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应对机制不断健全,援企稳岗、就业帮扶等*策逐步完善,失业人员保障范围有效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促进多样化高质量就业
为此,阜阳市将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高铁市域全覆盖关键窗口期,着力构建十大特色产业格局,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就业扩容提质协同联动,促进多样化高质量就业。包括推进新兴产业人才就业工程,支持阜阳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省内外高校合作,聚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绿色食品、生命健康、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纺织服装、绿色建筑建材、现代服务业及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数字创意等十大产业发展,加速改造传统工科专业,推进专业交叉融合,加强相关专业协同创新,深入开展新工科建设实践;依托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领基地、“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工程项目,优先支持契合阜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工科专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就业,实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人员支持保障计划;提高县域经济就业承载力,实施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阜南县柳木、临泉县农副食品加工、太和县筛网、颍上县清洁能源新材料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持续拓展就业容量;积极营造优质创业环境;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提升劳动者素质等。(颍州晚报记者储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