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关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美誉,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还具有通关功能的边关,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其始设于汉朝,汉初称雍鸡关,后改为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改为镇南关,年改为睦南关,年命名为友谊关。友谊关集对外开放窗口与旅游文化景点于一体,既是国家一类口岸,又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现存的友谊关关楼为年重建,关楼上的“友谊关”字样为陈毅元帅亲笔题写。关楼右侧为金鸡山,在山顶上建有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各配备一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十二生大炮,目前镇南、镇北两座大炮仍保存完好。关楼左侧为左弼山,山顶建有一座镇关炮台,为明代所建,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关楼北侧为法式楼,是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主要负责边境的外交事务和维持治安,相当于现在的口岸外事机构和边防武警部队,距今已有多年历史。关楼左右两侧是明代时修建的通往左弼山和右辅山0多米长的古道及古城墙遗迹,它与友谊关关楼、镇关炮台、金鸡山炮台、大清国万人坟、法式楼等构成了友谊关的古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