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万物勃发,记者来到高邮市临泽镇营东村,车行在田间水泥小道,一路畅行,两边规整成片的麦田里,几台农机正在为麦苗施肥。“这几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农村风貌,改变耕作模式的大好事。”营东村支部书记黎长明感触颇深。如今,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高邮乡间的一道靓丽风景。
下午2点,坐在一人多高的拖拉机上,营东村村民邹正荣狼吞虎咽地吃着方便面,半天时间他已经完成了家里多亩小麦的植保工作。“承包了亩农田,家里老两口负责耕种,现在没什么大问题。”邹正荣告诉记者,以前的田都是泥巴垄,农业机械下田非常不便,尤其是转场,有时候作业半小时,转场要半天,现在高标准农田把水泥路修到了每个角落,我一个人开一辆拖拉机以前一天只能作业五六十亩,如今轻轻松松作业二三百亩,效率提升好几倍。
田种得轻松了,不过也有一个“坏消息”,土地流转的租金这两年噌噌往上蹿。“以前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只有六七百元,现在每亩的流转费用超过元,不过大账算下来,还是划算的。”邹正荣给记者扒了账:以前田间都是泥路,稻麦打下来,只能用拖拉机一车一车拉,运费就不得了。现在硬质道路直通田头,方便了大型机械车辆进出,一辆载量16吨的大卡车每天只需要元,比以前节省了一大笔,可耕种的面积也增加了10%以上,田间灌溉也从传统的柴油机抽水灌溉转变为现在的电力灌溉,每亩成本能节省30多元。
42岁的李华兵是营东村的种粮大户,家里4口人,除了种植自家的亩地之外,他还和合作伙伴共同联营0亩田地,除此之外还投资了万元的农业机械,综合一年下来,净收入可达70多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实实在在给我们开了条致富路,以前很多不可控的天灾因素,现在都在可控的范围内。”李华兵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可以说,高效农业的发展给了农民底气,有钱赚了,农民的腰板也挺直了起来,挣钱越来越有动力了。
“高标准农田项目确实给乡村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生产条件的变化,而最大的获益者就是老百姓。”临泽镇农业农村局*支部副书记柏正祥由衷地感慨,“这几年,营东村将原先高低不平,东一块西一块的撂荒田,重新‘洗牌’,整合到一起就成了金边银角。”据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拥有一万亩农田的营东村实际可耕面积增加一千多亩,村集体收入也增长到去年的50多万元。
如何给整治好的土地“做加法”?高邮结合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水土资源条件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在盘活土地资源、释放土地潜能上下功夫,让全市农业用地焕发新生机、创造新价值,催生出一批现代高效农业项目。
在高邮界首镇,“相忘江湖”家的麻鸭可是远近闻名。而经营这个鸭场的是戚龙江和戴晓明夫妇。5年前,原先做高邮境内圆通快递老板的戚龙江,突然看准了土地上“生机”。“从事物流行业多年,手下七八十号快递员由于电动车都买不了保险,每天提心吊胆的,觉得要换个谋生方式了。”过久了每天繁忙的生活,戚龙江想要停下来,多踩踩土地,正巧赶上界首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零散土地要划归,借此机会戚龙江争得了一块水田和旱地共计60亩,成立“相忘江湖有限公司”,从此“相忘江湖”的夫妻俩就在这块热土上与麻鸭“折腾”了起来。
整治一方,流转一方,发展一方。“90后”上过大学、当过兵的徐鹏,来到高邮太丰村做起了余亩的新生态种养园项目,光是种植猕猴桃就实现产值近万,带动周边60余名农民就业;浩芝村24岁大学生管越前两年也加入了回乡创业的队伍。他在管伙村租地亩,投资万元实施稻虾共作项目,龙虾的平均日销售量达斤,最高达斤,亩均纯利润4元左右,带动周边1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推进高标准农田,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记者了解到,4月底,高邮完成年省定7.4万亩的任务后,全市将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80万亩,提前完成《扬州市乡村振兴战备实施规划(-年)》中,至年底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比75%以上的任务。高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80万亩的目标,传递出抓耕地保护“寸土不让”,保障粮食安全须臾不松劲的鲜明导向,也彰显了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的责任和担当。(来源: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