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红色赣鄱,作者红色赣鄱
红色赣鄱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赣鄱文化共建美丽江西
英文“China”
首字母大写表示“中国”
小写意为“瓷器”
陶瓷是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
是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认识中国的文化符号
地处江西东北部的
景德镇
(▲景德镇地理位置示意图)
是千年古镇、世界瓷都
是一个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的地方
是一座可以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景德镇人民广场)
今天的文章
红色赣鄱带你走进
世界瓷都
江西景德镇
01
千年古镇
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
景德镇有着
多年的冶陶史
多年的官窑史
多年的御窑史
(▲景德镇历史沿革)
在约10亿至14亿年前
这里曾是浅海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演变
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岩体
这些岩体经风化蚀变
形成了风化残积型高岭土矿藏和瓷石矿藏
成为丰富的制瓷原料
(▲年,德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Ferdinand)访问景德镇,考察后著文介绍瓷石和高岭,还根据汉语高岭一词的读音译成今天通用的英文Kaolin一词,从此国际上把类似这样的粘土称为高岭,“Kaolin成为国际通用名词。图为浮梁县高岭村)
光有制瓷原料远远不够
以昌江为主轴
东河、南河、西河、小北河
梅湖河、建溪河等50余条大小支流
在这里呈叶状分布,遍布乡村
(▲景德镇市区水系图)
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水资源
给淘炼瓷土和水碓粉碎瓷石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清代督陶官唐英在《陶冶图说》中指出:“造瓷首需泥土,淘炼尤在精纯”。图为清代人绘制的匠人取河水淘洗泥釉的场景)
此外纵横的河流
又为瓷器提供了运输渠道
景德镇位于饶河支流昌江中游
水流充沛,河道水流平缓
至鄱阳湖水路仅90公里左右
长年可通船只、木筏
(▲清代人绘制的“瓷器制造”绘画)
优质的高岭土、瓷石矿资源
丰富洁净的水源、燃料资源
和便捷的交通条件
共同构成了一个
水土宜陶的瓷器生产系统
让无数传奇和故事
都从这里起航
飘向大海和地球的各个角落
(▲景德镇人民的母亲河——昌江)
从汉代开始
这里就开始制造陶器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一角)
这里古称新平
因地处昌江以南
在唐代改称昌南
(▲如今的景德镇依旧有许多与新平有关的名字,图为新平中学)
时光如车轮滚滚
历史发展到了年
这是宋真宗上位的第八个年头
这一年,真宗皇帝做了两个重大决定
(▲宋真宗赵桓)
首先,他与辽国签订了著名的“檀渊之盟”
换来了宋朝百年的和平
而另一件事却鲜为人知
也是在这一年
真宗皇帝按捺不住对青白瓷的喜爱
(▲景德镇青白瓷)
干脆将自己的年号“景德”
赏赐给这种瓷器的产地
从此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延续千年至今
02
世界瓷都
公元年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因为战乱原因
景德镇的北方竞争对手
定窑、耀州窑、磁州窑
从此绝迹于南方市场
公元年
元军攻陷江西
南宋王朝陷入绝地
龙泉窑所在地浙东丽水
吉州窑所在地赣中吉安
先后成为战场
宋朝从此灭亡
(▲吉州窑所在地——赣江边的吉安县永和镇)
可以说两宋的失败史
就是一部景德镇竞争对手的遭难史
在这一波的战火中
那些曾经和景德镇竞争比划的名窑们
不是人口逃散,就是几乎荒废
唯独偏处赣东北一隅的景德镇
凭借相对闭塞、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
在群山的庇佑下,得以保全
同年元世祖忽必烈
在距离景德镇约20公里外的浮梁县
设立浮梁瓷局
(▲浮梁古城)
在此烧造专供官方使用的皇家御瓷
在元庭重商崇工的推动下
景德镇创烧了影响世界的青花瓷
(▲景德镇生产的元代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景德镇从此步入高光时刻
中国制瓷业由百花齐放变为景德镇一枝独秀
元末乱世,景德镇再次躲过战乱
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
并设有三至五品的督陶官
这也让景德镇所属的浮梁县
变得尤为重要
为方便浮梁县令和督陶官沟通
浮梁县令是五品而非七品
(▲中国唯一的五品县衙——浮梁古县衙)
御窑厂的设立
奠定了景德镇世界瓷都的地位
让景德镇有了自己的灵*
官窑的研发与创新
从洪武釉里红,永宣青花,到成化斗彩
兼容创新,不断迭代
代表着当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
(▲景德镇生产的洪武釉里红,被誉为“明朝的开门红”)
景德镇的整个城市布局
和陶瓷生产系统也都围绕着御窑厂进行
从此景德镇的制瓷业
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明代缪宗周曾写下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诗句
感叹这座容纳了近10万景漂的城镇的繁华
仅仅是“窝里横”远不足以
让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
公元年
明朝终于重开海上贸易
据记载:仅年~年年间,经葡萄牙商人从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就高达2亿西班牙元。年~年,仅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景德镇瓷达万件。瑞典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航行,公司就赚了90万克朗,而那时瑞典整个国库只有万克朗。
与此同时
“大航海时代”全球化浪潮
及郑和下西洋将瓷器
远销至西亚、非洲东海岸、欧洲、东南亚
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拓了景德镇的全球市场
(▲景德镇陶瓷出海示意图)
也促使了景德镇周边地区
都昌、祁门、鄱阳、抚州、南昌等
人口汇集到景德镇陶瓷行业谋生
创造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
(▲清嘉庆景德镇地图)
让景德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瓷业中心”
也成为了“中国四大名镇”中
唯一以单一手工业撑起的城镇
(▲明代开放后,景德镇同时与江户(东京)、马尼拉、巴达维亚、德里、开罗、威尼斯和巴黎等地进行贸易,根据各国需求制作符合当地品味和需求的瓷器)
03
时代变局
年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
景德镇皇家御窑厂正式关闭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景德镇虽然是传统手工业城市
但由于掌握无人能及的工业水准
和完整产业链条
受到历朝历代的高度重视
集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于一身
千年历史的景德镇
积累了无可替代的文化财富
形成难以超越的软实力
新中国建成后
景德镇在*和*府的扶持下
又迎来了往日的繁荣
年
中国唯一的一所陶瓷高等学府
景德镇陶瓷学院
在这里成立
(▲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
解放后的短短十余年
景德镇就建立起十大瓷厂为主的陶瓷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相继组建了建国、人民、光明、新华等十几家大型瓷厂,景德镇人一直习惯统称“十大瓷厂”)
从原料、研发,到生产,门类齐全
并且跃居成为江西省
仅次于省会南昌的第二大主要城市
据记载,建国初期
江西省的出口创汇
99%来自景德镇的制瓷业
(▲上世纪50年代的景德镇,工业发达)
因为身居腹地,地处山区,面向东南沿海
让景德镇赢得了国防工业三线建设的机遇
年10月,经中央军委批准
决定在江西建设直升机及其发动机厂
(▲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国营昌河机械厂)
景德镇因此成为了国内九大航空制造基地之一
具备直升机设计,研发,生产能力
(▲年11月3日,航空工业昌飞生产的AC,亮相首届南昌飞行大会)
年,由昌河汽车研制的
中国第一辆微型汽车在景德镇诞生
一经推出,便占据了
国内三分之一以上的微型车市场
(▲上世纪80年代的昌河公司制造的汽车)
“景德镇制”从最传统的手工业
到最先进的高精尖的飞机、汽车
都在为共和国的发展
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然而九十年代
大工业时代即将过去
景德镇又开始走向了曲折的探索之路
全国国营工厂公私转制的大时代中
景德镇国营瓷厂也开始走向了解体、重塑
与此同时,大批下岗工人为了谋生
个体作坊和私营企业逐渐兴起
成为了今天景德镇陶瓷产业的主体
(▲年之后气窑的引进,使得小规模、个体化生产成为可能)
长时间的开采
导致景德镇境内的
高岭土等制瓷材料面临枯竭
年,景德镇被列入
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
(▲制瓷原料——高岭土)
与此同时,潮州,德化、唐山这些同行兄弟们
借助沿海优势野蛮生长
(▲北方瓷都唐山)
景德镇的陶瓷工业生产和出口
贸易被全面超越
(▲景德镇陶瓷产业园区,群山环抱、发展受限)
04
浴火重生
三面青山一面水
一城瓷器半城窑
景德镇,不仅是世界瓷都
更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
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红绿古交相辉映的旅游名城
(▲远眺景德镇昌江百里风光带)
年7月6日,方志敏
在龙珠阁
创建了景德镇第一个红色*权
(▲景德镇龙珠阁)
在中国共产*领导下
景德镇人民为了实现崇高理想
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浮梁新四军瑶里改编及程家山旧址
(▲浮梁新四军瑶里改编所在地——瑶里镇)
乐平市红十军建军旧址
(▲乐平市众埠镇界首村红十军建军旧址)
赣东北革命委员会旧址
各种遗迹遍布城乡
景德镇地处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自然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66.6%
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
(▲浮梁汪湖景区原始森林)
历史上景德镇特产
素有一瓷二茶之称
据记载唐德宗在位期间
浮梁一地每年上交茶税十五余万贯
占全国37%
(▲浮梁茶文化街)
以至于白居易在此感叹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古窑的神火
通明千年仍不熄
年4月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晋升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后工业时代的到来
批量、统一、标准化的瓷器生产逐渐淡出视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审美观的提高
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种新时代的背景下
景德镇依托既有的完整产业链基础
形成了更加艺术化、更具创意的
日用陶瓷、艺术陶瓷产品生产集群
从景德镇开始从统一化的壮汉形象
走向了一个小而美、精而细的陶瓷创意城市
(▲由原宇宙瓷厂改造而来的陶溪川文创园)
信息化带来的“陶瓷+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
更是让景德镇成为新的“网红”城市
吸引着成千上万陶瓷艺术的朝圣者
形成了独特的“景漂”、“景归”现象
(▲非洲90后留学生罗伯特和他关于“一带一路”主题的陶瓷作品《在一起》)
极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据景德镇统计局数据显示
年,全市接待游客.02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3.5%,约为年的4倍
交通的日益改善
也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来景德镇旅游业蓬勃发展
先后被评为
中宣部推出的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
国家旅游局向海外推出的35个王牌景点之一
全国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
对景德镇御窑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
年5月,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作出了
“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的重要指示
(▲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
年8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
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
标志着景德镇开启了重振辉煌的新千年
(▲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一个文化旅游类试验区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考察江西,寄语景德镇
“创出千年瓷都新风光,打造国际瓷都”
(▲李克强总理仔细观赏陶瓷工艺大师们的作品)
中央领导的多次批示、视察
充分体现了*中央、国务院
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也彰显了景德镇在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
传承发展中国陶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的过程中所担负的重大使命
而这一切,必将让景德镇
早日成为世界陶瓷文化中心城市
05
发展探索
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
是“金字招牌”、国家使命
在瞄准“世界级”的标准
(▲李克强总理在试验区考察)
推动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如何保护好
自然环境和历史文物
拉大城市框架、重组城市功能、
优化交通网络、做强世界瓷都?
值得探索
景德镇市地处
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
崇山峻岭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难以逾越的屏障
(▲远眺景德镇三河村西北部的群山)
城市建成区方面
从-年的中心城区
建成区面积变化折线图可以发现
(▲数据来源:景德镇统计年鉴)
步入21世纪
随着景德镇产业布局的调整
建成区面积增加迅速
年达到72平方千米
约为年30平方千米的两倍多
年达到86平方千米
年-年
10年只扩大了14平方千米
(▲景德镇城市扩展用地变迁图)
从上图可以发现,由于地形的限制
年来,景德镇城市用地扩张
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昌南新区
(▲远眺景德镇高新区)
城市人口方面
景德镇市中心城区(昌江区、珠山区)
从上个世纪20年代的20万人
发展到年末常住人口50.01万人
近百年来,城区人口仅增加了30万左右
按城市人口划分
景德镇属于中等城市
论建成区面积、论城市人口
都难以支撑景德镇
实现“国际瓷都”的城市发展目标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
景德镇市旧城区人口密度较大
城市道路系统不完善
如:东西向受皖赣铁路的切割
造成景德镇城区东西交通干路不畅
西北受到罗家机场净空限制区的制约
(▲皖赣铁路景德镇站)
从城市发展方向来看
通过城市扩展用地的分析可知
就现阶段城市经济实力可跨越的门槛
主要在西南,其次在东北、西北方向
(▲景德镇城市用地扩展分析表)
向西北发展需要克服罗家机场限空区制约
向东北开发高铁新区要克服山体阻碍
向西南发展将面临行*区划的限制
(▲景德镇城市发展门槛分析图,中心城区缺乏成规模的新增土地空间)
面对诸多门槛
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消除人为门槛
加快罗家机场迁建
推动皖赣铁路扩能改造
和景德镇火车东站搬迁工作
释放城市空间发展潜能
远期可以从更大区域范围内
考虑城市空间发展
适当进行行*区划调整
其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加大陶瓷遗址保护力度
加快推进老城区工厂外迁
调整用地布局
合理规划并明确功能分区
(▲景德镇试验区的5个重点区)
再者,优化内外交通
调整对外交通设施布局
加强组团间快速通道的建设
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
并结合路网的改造和用地的调整
大力建设珠山大道文化传承轴
和昌江百里风光带
(▲试验区核心区示意图)
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老旧小区改造
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
建设山水人文智慧城市
(▲景德镇夜色)
伴随着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
试验区建设的有力推进
千年瓷都景德镇必将
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成为冠领中国、代表江西走向世界
世界感知中国、认识江西的国际瓷都
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什么是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