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是全省创新体系的“神经末梢”。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处于创新链条的末端,创新驱动力仍显不足,因此,吸引外部的科技成果到本地转化应用是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
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创新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县域创新水平
9月14日,记者来到霍山县经济开发区,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此。走进产品展示厅,各式各样的灯具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这款产品是采用性价比极高的小功率白光LED与芯片集成的创新技术,并与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驱动电源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等专利技术相结合而研制出的一种广角度散热性好的LED球泡灯。”办公室主任刘军拿出一个9W的灯泡对记者说,它成功解决了原有LED球泡灯产品散热达不到要求、驱动技术不成熟和成本偏高等问题,整体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真正做到高光效、低能耗、长寿命、无频闪和无污染。
“该产品去年2月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其相关技术获得国家专利6项。截至今年6月底,生产线已新增至8条,年可实现产能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刘军说。
原始创新能力弱是目前县域创新面临的一道难题。记者近日走访霍山县、天长市、界首市等地发现,打通资金、技术、市场各个环节,破解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引进,主动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促进科技成果在县域转化,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提升县域创新水平。”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9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天长市的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在偌大的仪表和计算机电缆生产车间,看到一根根绝缘包导线通过一台台先进设备,华丽“变身”为一条条锃亮的电缆。
“通过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我们积极寻求科企联合,公司已构建强大的技术开发体系和现代化管理体系,成功研发了核电站用1E级K2、K3类低烟无卤阻燃系列产品,顺利通过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产品鉴定。”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万有告诉记者。
“县域经济占我国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一环。”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功杰认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大为改善,为县域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增长新动能提供了有利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带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高技术人才流动,为县域利用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对接高技术成果、高端人口、高端资本加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栽好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做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9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天长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一踏入园区,“电商科技”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里是电子商务和科技创新的融合载体。据园区负责人介绍,这里建了“奇客营”众创空间,培育孵化创新创业团队企业22家;建立天长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做好电子商务全覆盖专业化服务;搭建了中国仪表线缆产业网,还和中国邮*天长分公司合作建立邮乐购线下体验馆和邮*物流快递中心。
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加速器。
“科技创新正在逐步成为引领天长经济的‘第一动力’。目前,天长已与近百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天长市科技局局长何永说,今年以来,天长继续强化公共研发平台智能装备及仪表研究院建设,不断加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市创业中心以及国家级众创空间“天长汇”“奇客营”软硬件设施建设。
9月14日下午,在应流集团霍山铸造有限公司核一级产品专线车间里,一个巨大的金属部件正在立式数控车床上慢慢旋转加工,这是声名远播的“大国重器”:核电站屏蔽主泵泵壳。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CAP、CAP、华龙一号、世界首台(套)大口径爆破阀等系列自主研发的核一级产品属填补国内空白和替代进口,已率先取得国内核电、法国RCCM规范、ASME核电规范制造资质。应流集团一直秉承“瞄前沿、补短板、重创新、上高端”的发展理念,近十年来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不动摇,致力于“两机两业”,即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航空产业和核能产业。设立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8个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先后主编16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大课题。
“县域成果转化之路的核心是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成果与县域的资源和产业相结合,推动县域经济跨域发展。”霍山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檀竹茂说,霍山县近年来不断升级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坚持三路并进,做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强力推进省级战新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泛孵化器和双创基地建设,建成中国生态白酒研究院、安农大皖西(霍山)黄茶研究院等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应本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利用好外部科技资源,实行借力发展,借鸡生蛋。”
“我省各县(市、区)应狠抓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孵化、重大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产学研合作等创新平台,栽好集聚创新要素的‘梧桐树’。”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策,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
在霍山县的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落儿岭白云庵的黄茶加工园是全省首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策法规及行业规范、科技含量高、清洁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黄茶标准化茶叶加工示范厂。公司与安农大专家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条黄茶生产线就落子于此,并已投入生产。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重要资源,公司主要通过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两种形式,壮大人才队伍。”董事长文亮告诉记者,通过科技创品牌,公司积极争取*府有关*策资金的支持,加大创新资金投入,目前已掌握本行业黄茶核心技术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数量不断提高。“抱儿钟秀”相继荣获中国茶叶百强企业、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十佳网商品牌”和“安徽工业精品”等荣誉称号。公司已成为新三板上市挂牌企业、国家茶标委黄茶工作组秘书长单位、国家黄茶标准化示范区承担单位。
创新生态系统的缺失是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障碍之一。围绕创新生态环境,做好体制机制保障是关键。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霍山县形成了比较完备有效的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的*策体系,调动了市场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能够愉快创新、愉快创业、愉快发展的良好氛围。”霍山县科技局局长梅全葆说,霍山县在全市率先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霍山建设的意见,出台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人才引进等系列*策,财*设立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家引进和人才培训。
界首是一个典型的中西部内陆县,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然而在“四缺”情况下,国家高新(火炬特色)基地、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成果纷纷涌现。
“近年来,界首通过弘扬‘创’精神,传承‘闯’文化,用好‘界’资源,做好‘首’文章,大力培育卓越的创新文化。”界首市相关负责人说,当地*府连续多年举办界首市科技创新大会,破除了科技创新投入大、收益小等错误理念,走出了科技创新嗓音大、行动少的社会误区,“崇尚创新”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界首依托10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先后举办“院士专家界首行”“绿色工业过程”国际工程科技发展论坛,纺织产业、硒与健康产业、铝产业发展高端论坛等一系列活动,邀请40多位院士专家为界首创新发展把脉问诊,聘请9位院士为界首科技发展顾问,打造高端智库品牌。举办“创业沙拉”,承办“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创新生态更优。
“要通过创新激励、科技平台建设、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投入等机制相互配合,形成‘促创新、促投入、促发展’的创新环境,着力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省发改委综合处有关负责同志认为。(记者郑莉)